新華網 正文
“店小二”變身“店老大” “合家歡”釀出幸福味
2017-03-28 14:45:10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成都3月28日電 題:“店小二”變身“店老大” “合家歡”釀出幸福味

  新華社記者惠小勇 呂慶福 陳健

  在四川樂山市市中區岷江河畔的悅來鄉荔枝灣村,有一對年輕夫妻。過去一直外出打工,現在回鄉創業後,自己當上了老板,不僅開上了賓士越野車,還擁有了營業面積達700多平方米的農家樂,每天賓客盈門,日子越過越紅火,一家三代7口人其樂融融。

  這對夫婦名叫張松瑜和帥黎晴。當記者走進他們的“魚香村”農家樂廚房時,兩人正聚精會神地忙活著。

  張松瑜面前放著一盆5斤多的黃辣丁魚,轉眼間,在沒有任何刀具的情況下,就把一盆鮮活的黃辣丁魚徒手收拾完。記者看了看表,大約就兩分鐘的時間。一位在場的顧客發出驚呼:“太不可思議了!我用刀起碼也要20多分鐘。”

  在廚房的另一邊,帥黎晴飛快地擇菜、洗菜、切菜,一堆蘿蔔和辣椒,很快就被她“修理”完畢,然後送到後院的泡菜壇裏。每壇能裝100多斤的10多壇泡菜放滿了整個後院。揭開壇蓋,菜品色澤鮮美,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別看有這麼多壇,我們幾天就能賣完。”帥黎晴告訴記者,來這裏吃飯的客人都喜歡點她做的泡菜,有的客人臨走時還要買幾份帶回家。

  35歲的帥黎晴,16歲就外出打工,學過理髮、當過火鍋店的服務員,和初中同學張松瑜戀愛結婚後,聚少離多。張松瑜中學畢業後就去參軍,退伍後外出打工。

  盡管有一些幹廚藝的底子,但靠給別人打工,小兩口還是沒掙到多少錢,于是想到回鄉創業。回到家鄉後,正趕上樂山市全力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過去的荒山荒坡、河灘地,通過土地流轉,種上了荔枝、楊梅、橘柑等水果和各種蔬菜。特色種植業的發展又帶動了旅遊、運輸等服務業的興起,每到水果成熟季節,外地客商蜂擁而至;周末和節假日,城市居民們也涌向果園菜地,領略田園風光,採摘水果和新鮮蔬菜。

  憑著多年打工的經驗,張松瑜和帥黎晴很快發現了商機。他們拿出所有的積蓄,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幾畝河灘地,開了個農家樂。

  開始,由于對市場不了解,生意不好。後來,他們參加了鄉上舉辦的幾期培訓班,並在網上查閱了大量資料後,創造性地開發了綠色生態“魚火鍋”。他們與岷江河畔的水産養殖戶簽訂了生態魚供貨協議,增加了清湯底料和特色品種菜。又用農家肥種植辣椒、蘿蔔等新鮮蔬菜。這些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種出來的菜,長相好,口感也好,很受客人歡迎,生意也漸漸紅火起來。“每天能接待20來桌客人,周末來的人更多。”帥黎晴開心地説。

  “最讓我們開心的是,現在每天既能照顧孩子,又能和雙方的父母在一起。”帥黎晴邊説邊指著在書房裏做功課的兒子和正在幫著炒火鍋底料的4個老人。

  帥黎晴的兒子今年11歲,讀小學。過去,孩子的成績很不理想。“自從我們回來後,一家人成天笑嘻嘻的,娃兒的成績也越來越好了。”一直默默幹活的張松瑜終于搶上了一句話。

  據了解,在荔枝灣村,像張松瑜和帥黎晴這樣回鄉創業的人還有很多。悅來鄉人大主席張騰富介紹,過去,荔枝灣村的青壯年勞動力有80%外出打工,現在回鄉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利用打工學到的技能和知識,承包果園,養豬養雞養魚,搞農家樂,幫助村民開網店等。

  “由于回鄉的青壯年人多了,農村的文化生活也豐富、活躍起來。”樂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于麗説,有的成立詩歌會、讀書室,有的成立文藝表演隊等等。既豐富了年輕人的生活,又給老人和兒童們帶來了溫暖和歡樂。

  記者調查發現,悅來鄉的變化只是樂山市的一個縮影。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新産品新業態大量涌現,吸引了更多外出打工人員不斷返鄉創業,創業的不斷成功又進一步活躍了農村經濟。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航拍湖北麻城一建築工地腳手架垮塌事故現場
    航拍湖北麻城一建築工地腳手架垮塌事故現場
    “少年俄羅斯”選美大賽
    “少年俄羅斯”選美大賽
    上海虹口足球場起火 火勢被撲滅無人受傷
    上海虹口足球場起火 火勢被撲滅無人受傷
    故宮曬出賞花圖
    故宮曬出賞花圖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07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