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新聞

高層動態 > 正文

"萬事民為先"--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

2012年12月25日 10:41:2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 】【列印
【糾錯】

人物特稿:“萬事民為先”——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

1993年5月2日,李克強到共青團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駐地看望代表。 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  從中國農村最基層到中國著名高校北京大學,到共青團中央;從主政全國人口最多的農業大省河南到“共和國長子”工業大省遼寧,到進入中共中央最高領導層,一路走來,李克強的統籌、決策能力不斷提升,積累了豐富的從政閱歷和理政經驗。在公眾面前,他自信、睿智、談吐博雅卻擲地有聲;而在熟悉他的人眼中,他平實、親切,緊要關頭能雷厲風行、勇于擔當。從法學學士到經濟學博士,10年燕園的浸潤,使他形成強烈的家國情懷,也滋養了他深厚的人文底蘊和開闊的國際視野。或許與他早年最基層從政的經歷有關,體恤民間疾苦始終是李克強的思想底色,無論走上哪個崗位,“萬事民為先”一直是他堅定踐行的執政理念。

    11月15日,在京舉行的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李克強再次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六天後,李克強在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須通過改革開放”,“改革是中國發展最大的紅利”,“改革過程中,要更加注重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推進改革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身上責任重大,必須往前走,必須勇于試,這是我們的責任所係。不幹可能不犯錯誤,但要承擔歷史責任”,向社會明確傳遞改革決心。

    隨後,李克強在多個會議場合“打破沙鍋式”的追問,引發廣泛關注。這種長期形成的注重解決問題的務實會風,拒絕官員“照本宣科”,鼓勵自由發言,讓與會者既有壓力,更感興奮。他仔細聽取艾滋病防治民間人士的真切訴求,鼓勵“多談問題”,並推遲官方會議,為“草根”會議“讓路”。

    這些細節都透露著,李克強銳意改革的精神,果斷務實的工作作風以及心繫百姓的民生情懷。而這正是他從地方至中央工作期間一以貫之的作風。

    攻堅克難 勇做改革探路人

    5年前的中共十七屆一中全會上,52歲的李克強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身份登上中國最高政治舞臺。幾個月後,他擔任國務院副總理,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年輕的副總理。

    過去5年間,中國經歷了汶川特大地震、國際金融危機等多個重大考驗,李克強在抗震救災、調控經濟、建設保障房、推動新醫改、保障食品安全、甲型流感等重大公共疫病防控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勇挑重擔,破解復雜難題,其出眾的經濟判斷力和果斷務實的處置能力經受住了歷史檢驗。

    2008年,李克強履新之初,首先遭遇國際金融危機考驗。他主管發展改革、財政等宏觀部門,在經濟政策的制定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當時,國內各種建議不絕于耳、莫衷一是,但他始終冷靜、沉著,既根據需要加大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有效地刺激了經濟增長,又審慎地選擇了將赤字率控制在國際通行的3%的安全線以內,使中國避免了其後歐洲出現的主權債務危機和美國的“財政懸崖”。為有效化解此次危機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衝擊,組織實施了保障性安居工程,成為歷史上最大的一項惠民工程,同時又成為擴大內需,有效抵禦國際金融危機的重大舉措,可謂一舉多得。5年來,李克強先後40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視察各地工程進展。在此期間,全國累計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和各類棚戶區改造住房3000多萬套,基本建成1700多萬套,近1億人口的住房條件得到改善。這是中國歷史上政府對住房保障投入最多、建成規模最大、工作成效最顯著的時期。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中國經濟社會領域的重大改革,同時也被稱為“世界性難題”。李克強擔任國務院深化醫改領導小組組長,圍繞“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産品向全民提供”的根本目標,明確了“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確立了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循序漸進的清晰路徑。2009年以來,新醫改五項重點任務有序推進,中央政府先後出臺14個相關文件,各地大膽探索,不斷取得突破,使人民群眾特別是基層群眾普遍獲得實惠。

    中國僅用3年多時間,就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險的全覆蓋,織成世界上最大的全民醫保網,被國際社會稱為“奇跡”。美國學者庫恩認為:“中國的醫保改革是過去十年最大的成就。”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評價中國的醫改認為:“確保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尤其是農村老百姓的醫療保健,這個成就是很難得的。”世界銀行首席衛生經濟學家藍根博讚嘆:“中國醫改取得的成果史無前例。”

    燃油稅費改革牽涉多方利益,備受社會各方面關注,醞釀多年始終未能推出。2008年李克強擔任此項改革領導協調小組組長後,確定了公平稅賦、正稅清費的原則,組織制定新的改革方案,統籌價稅費聯動改革,抓住稍縱即逝的改革機遇,果斷決策實施。不僅減輕了消費者不合理負擔,促進了節能減排,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以市場為基礎的價格形成機制,並為其他改革創造了經驗。

    2012年,李克強親自“督陣”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工作,深入一線調研,開會研究方案,重點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稅費問題。在上海取得成效,特別是服務業、小微企業稅負大幅減輕後,又力推將試點擴大到9個省(市),不僅實現了重大制度創新,而且以結構性減稅促進了“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戰略性目標。

    “十二五”規劃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不僅包括總體規劃綱要,還有近百個專項規劃,涉及部門多,政策性強,是個龐大的係統工程。李克強長期主政地方農業、工業大省,到中央工作後,又分管發展改革、財政、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國土資源、衛生等經濟社會領域的工作,使他對中國的國情深諳于心,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力、機遇以及面臨的挑戰了然于胸。他在領導和指導中國“十二五”規劃的制定中,多次到各地及各部門考察調研,分片主持召開“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編制工作座談會以及服務業、能源等專項規劃編制座談會,廣泛聽取地方、專家、企業等各方面的意見建議,組織力量對擴大內需長效機制、縮小城鄉差距總體思路、城鎮化發展路徑模式、穩步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等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經過兩年多的時間,一份備受國人期待、廣受世界關注的“十二五”規劃終于面世。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稱:“‘十二五’規劃是一項非常復雜但極有條理的計劃,如果得到有效的實施,在未來一段時間裏,在改變經濟增長模式、調控全球經濟的過程中,中國將在世界上扮演最最重要的角色。”約瑟夫·斯蒂格裏茨説:“中國的‘十二五’規劃,代表了中國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繼續轉型的方向。其中的中心任務就是一個新的開放的中國,新的融入世界的中國。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有新的責任、新的機會出現,包括積極地參與到塑造全球經濟格局的過程當中。”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馬丁·費爾德斯坦則評價:“中國的新五年規劃將對全球經濟産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它的主要特點是對官方政策進行調整,將原本的著眼于GDP增長的最大化,轉變為提升消費以及勞動者的平均生活水準。”

    食品安全是涉及眾多部門的復雜民生問題,李克強始終牽挂于心。2010年,他出任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後強調:食品安全事關每個家庭每個人,必須重典治亂、重拳出擊,讓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價。此後,國務院採取了一係列重大舉措,把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實行一票否決;督促各地各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出現苗頭就打,及時處理了一連串重大案件,使食品安全日益惡劣的局面出現好轉跡象。

    2009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呼吸係統傳染病——甲型流感席卷全球,世界衛生組織將應對級別上升到最高級。在美洲爆發後沒多久,這種病就迅速通過種種渠道傳入中國,社會民眾情緒再次陷入類似2003年SARS爆發時的緊張氛圍之中。在這種情況下,李克強果斷決定,啟動應對甲型流感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協調各方面力量,多策並舉,多管齊下,專群結合,加大疫苗研發生産進度,既有力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傳播,又盡可能地不影響群眾生活和正常經濟活動,取得了抗擊甲型流感的重大勝利,也為中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創造了成功的典范。

    李克強在國務院主持常務工作,經常會遇到棘手難題,但他從不回避,也不張揚,妥善化解矛盾于無形。他分管的眾多領域所面臨的復雜問題,有很多被公認為“世界性難題”。特別是當下改革漸入深水區,各方利益訴求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局。解開這些“難題”,不僅需要過人的勇氣和膽略,同時還需有開闊的視野和係統的知識儲備。從地方到中央,李克強一一化解了不少這樣的“難題”,被境外媒體稱為“破解復雜難題的高手”。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

分享到:
( 編輯: 周楚卿 ) 【字號: 】【列印】【關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41486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