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新聞

新華時政 > 正文

媒體揭羽絨制品內幕:幾塊錢飛絲冒充幾百塊鵝絨

2012年12月15日 07:17:04
來源: 揚子晚報
【字號: 】【列印
【糾錯】

  最新規定

  絨絲幾十元一斤,不能算在“含絨量”內

  很多羽絨産品都有“含絨量”的説法。但最新的説法是:“含絨量”的提法並不準確,新國標已經去除了,新提出的是“絨子含量”的概念。

  這是什麼意思呢?業內人士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比如95%的含絨量中,朵絨應為90%,絨絲5%,加上3%的誤差。而在老國標中,絨絲不管多少,全算含絨量,但絨絲的成本只有幾十元一斤,因此這一規定的變更對消費者來説是好事。

  對于如何判定鵝絨制品與鴨絨制品的區別,該人士表示,除了顯微鏡觀察外,還可以用“聞”:鴨子喜食水中的蟲子,所以鴨絨普遍有一種腥臊味。而鵝是草食動物,所以鵝絨本身根本不存在異味問題,消費者也可以從這一點上加以辨別。

  專家這樣説:鵝絨鴨絨肉眼難辨

  一位從事紡織品檢測的工作人員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在他們對羽絨制品的以往檢測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有廠家利用劣質原料冒充羽絨原料、標識的充絨量與實際不符、羽絨蓬松度不合格、羽絨清潔度不合格等問題。

  其中,利用鴨絨摻雜在鵝絨制品中的情況經常出現。

  據介紹,檢驗羽毛羽絨所依據的就是在兩年前由國家標準委發布的《羽絨羽毛標準樣品(樣照)》,正是《羽絨羽毛》標準的配套。

  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羽絨羽毛標準樣品(樣照)》對羽毛羽絨感官檢測提出了細化的依據,尤其是對鴨絨鑒定作了詳細説明:鴨毛絨的棱節較大,呈三個一組,較有規律地排列于小羽枝末端,棱節間距離較短,約等于棱節的長度。

  這個説明,對于普通市民來説可能有些費解,但對質檢部門來説,就是判定是鴨絨還是鵝絨的依據。市質檢所有關人士介紹,根據上述內容敘述,可以做出判斷。

  該專家告訴記者,其實,普通人從外觀上看,鵝絨和鴨絨,鵝毛、鴨毛和雞毛等沒有明顯區別,但鵝絨在保暖性能上效果最好,價格也很高。

  專家這樣説:越蓬松才越保暖

  專家另外為消費者總結了幾個購買羽絨服時的誤區,並教大家如何挑件暖和的羽絨制品……

  誤區一:含絨量越高越好

  按照羽絨服裝的國家標準規定,羽絨服裝必須標明羽絨種類、含絨量和充絨量。含絨量指絨子和絨絲在羽絨中的含量百分比,按照規定,含絨量不得低于50%。含絨量越高的同類羽絨服,保暖效果越好。不過,專家表示,一般消費者選擇70%~80%的含絨量就能滿足需求。

  誤區二:越厚越暖和

  充絨量是指羽絨服填充的全部羽絨的總重,它跟衣服的大小、長短、款式有關,國家標準並沒有對這一指標做出強制規定。但需要提醒的是,不是充絨越多、衣服越沉,羽絨服就越保暖。提高羽絨填充物的蓬松度才是提高保暖性的關鍵,蓬松度越高,羽絨所包含的隔熱空氣就越多,因此隔熱性能就越好。

   上一頁 1 2 3  

分享到:
( 編輯: 王萌萌 ) 【字號: 】【列印】【關閉
【糾錯】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4035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