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閱讀

帖文推薦

網搜聚合

更多關於的相關閱讀

服務聚合

登錄入口:
新華網首頁
 
  ·中國政協選出新一屆領導集體 ·農業部有關負責人就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穩定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産答記者問 ·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收到代表提出議案約400件 ·代表委員審議討論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 ·兩會微博集萃:百姓看好國務院機構改革 擔心火車票漲價 ·基層計生代表富春麗:我的"三個滿意"和"一點建議" ·代表委員聚焦互聯網行業三大亂象 ·新一屆政協領導人如何産生?——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選舉辦法透視 ·不捨、支持、好好幹——一位鐵路人大代表的發言 ·張德江劉雲山王岐山分別參加全國人大會議一些代表團審議
專家談大部制目的:部門非越大越好 機構非越少越好
2013年03月11日 08:03:28
來源: 京華時報
【字號: 】【打印
【糾錯】

  機構改革之總體解讀

  昨天披露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稱,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即將啟動,國務院組成部門將減少至25個。

  根據方案,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4個,其中組成部門減少2個,副部級機構增減相抵數量不變。改革後,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5個。

  改革的重點是,緊緊圍繞轉變職能和理順職責關係,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實行鐵路政企分開,整合加強衛生和計劃生育、食品藥品、新聞出版和廣播電影電視、海洋、能源管理機構。

  方案通過後,將抓緊完成新組建部門的“三定”工作,綜合設置部門內設機構,嚴格控制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

  □三大民生指向

  吃得更安心

  使食品監管做到“無縫對接”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是當前老百姓最關心、意見最突出的民生問題之一。而分散在多個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能,備受各界詬病。

  服務更便利

  釋放民間和個人涌動的活力

  工商登記,事關個人創業、企業發展。此次將“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並將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等,能讓企業迅速成立,效率極大提高。

  社會更誠信

  構築覆蓋全社會的信用體系

  誠信,是支撐現代經濟的柱石之一。商品造假、金融欺詐……種種商業失信行為,腐蝕社會肌體,甚至讓人與人之間都喪失信任。

  建立以公民身份證號碼和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這意味著每個人將具有一個嶄新的信用代碼,這是信用建設的有力保障。

  □改革四問

  重在轉變政府職能 防精簡再膨脹怪圈

  1 此輪改革核心是什麼

  “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馬凱在説明開篇對2008年這五年的行政體制改革,做了一個全面的總結。同時,馬凱在説明中提出了一定的問題,職能越位、缺位問題過多,該管的沒管好,不該管得又管的比較多。這段比較系統的分析,目前國務院整個行政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在管理運行過程中,結構也是很大的問題,行政審批事項過多,對於市場干預過多,這個問題的診斷,整體上來説是比較中肯的。”昨天上午,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一邊聽國務院秘書長馬凱作報告一邊評價稱。

  汪玉凱&&,2008年的大部制改革方案確定了決策、執行、監督的行政三分制。本輪改革將繼續深化、推進這個目標,部門進行“微調”,重在轉變政府職能、理順內部關係,重在減少職能重疊,防止多重管理。

  2 改革應該避免哪些誤區

  記者採訪的多名專家&&,實行大部門制的根本目的,在於優化黨政機構內部的資源配置,最大限度減少內部不必要的摩擦,提高公共部門整體對外管理和服務的水平和能力。因此,要克服兩個誤區,政府的部門結構不是越大越好,政府機構不是越少越好。

  汪玉凱解釋稱,一個國家的政府架構及其數量,從根本上説是和一個國家政府在經濟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所發揮的功能相&&的。一般來説,在政府功能相對比較強大的國家,政府機構數量要多一些,反之則會少一些。世界各國都在追求“小政府、大社會”的治理模式,但絕不是説政府機構設置越少越好,而是政府規模要與其承擔的管理服務事務相適應。在政府部門的設置中,目前世界大國普遍實行大部門制的管控方式,也就是將相近的職能,盡量歸到一部門管理,避免出現職能交叉重疊等弊端,然後通過決策、執行、監督的相對分離,實行對公權力運行的監督。即使如此,在大部制的部門設置中,也絕不是部門越大越好,而是要相對集中,盡量減少政出多門、多頭管理。對現代政府治理來説,政府部門間有效地協作,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因為科學地分工協作是科學管理的基礎,也是公共治理必須遵循的準則。難以想象,一個不設部門的政府,其管理將是一種什麼樣的混亂狀態。

  同樣,政府機構也並非越少越好。就中國的實際狀況來看,我們是一個後發國家,也是一個政府主導型的市場經濟大國。政府部門的設置,要避免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部門林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的現象,但絕不是認為機構越少越好,部門越大越好。

  3 百姓將會得到哪些實惠

  汪玉凱教授分析,鐵路實現政企分開後,應該不會影響中國鐵路的長遠規劃和發展戰略,而且將更有利於整合資源,使鐵路、民航、公路、水路實現均衡協調發展。

  “企業化運行以後,在外部壓力下,尤其是有了民間資本更多參與,將增加鐵路內部競爭力,使鐵路運行成本降低,老百姓將有望從中得到實惠。”他説。

  食品藥品直接關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過去,人們通常用“九龍治水”形容食品藥品監管現狀,由於管的部門太多,出了問題也不知道該找誰。

  “改革後,實現了對生産、流通、消費環節的食品安全和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實施統一監督管理。”汪玉凱説,以牛奶為例,第一個環節是農業部對牛奶從源頭上要把握好,進入生産、流通、消費環節後,就由新組建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來監管,最後由衛生部門進行評估。評估後將信息反饋給上述兩個部門,由他們來進行改進,這樣就構成了一個無縫隙的監管流程。

  4 改革將會遇到哪些阻力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財經大學公共預算專家蔣洪教授説,此次改革針對當前政府職能轉變中的突出問題,讓我們看到了解決“九龍治水”“跑部錢進”等頑疾的曙光。但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機構改革涉及到權力關係的調整、利益格局的分配,阻力很大,很容易出現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的現象。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馬慶鈺認為,改革的意義不僅也不能止于“大部制”,如何在大部門下實現各個分支機構各有管轄、責任明晰、相互融通、理順關係、有效銜接、運行通暢,這才是最重要的。

  良好成熟的基礎性制度,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秩序,是政府實施有效管理的基礎。“除了機構改革,方案還提出了建立不動産統一登記、社會信用、現金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基礎性制度,這些都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地方政府必須在中央政府領導下把這些工作做好。”全國人大代表、上海浦東新區區委書記徐麟説。

  京華時報記者 孫乾 綜合新華社

  京華時報製圖 汪春才

( 編輯: 張雪花 )
   
010020440010000000000000011105071244399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