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建設一個更加文明的中國
2012年11月15日 09:57:34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 】【列印
【糾錯】

  文化強國 激發人的創造活力

  文化由人創造,人是文化發展中最關鍵、最活躍的因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不斷激發蘊含在人民大眾中的創新潛力和創造熱情,才能使文化始終保持活潑旺盛的生命力。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代表説:“這個論斷深刻把握了我國文化發展總的態勢。落實這一要求,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他認為,總體上我國文化實力還不夠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文化創造活力不夠。“有外國友人問我,哪一部作品能代表當代中國的文化精神,我還真講不出來。這就表現出我們創造力不足的問題。”

  十六大以來,通過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産業發展,我國文化建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文化體制改革的任務還很重,繼續深化改革對于激發文化創造活力有重要意義。

  柳斌傑説:“不僅僅是轉企改制,我們還要進一步建立文化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使其成為真正獨立的市場主體。對束縛人的體制、機制要改革,要讓每個文化企業、每個文化人的創造活力得以發揮。”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常務副院長駱芃芃代表曾帶領她的團隊將中國篆刻藝術成功推向世界,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她説:“這些年中國文化能夠繁榮發展,就得益于國家為藝術工作者營造的寬鬆的創作空間和環境。激發全民族的創造活力,就需要繼續改善和擴大目前寬鬆的創作環境,減少束縛,藝術才能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文化是最需要創新精神的領域,既要弘揚主旋律,也要提倡多樣化、個性化。柳斌傑建議,下一步要具體制定鼓勵創新的文化政策。“允許在文化上標新立異,使聰明才智盡情發揮,真正將百花齊放的方針貫徹到創作生産裏面去”。

  湖南紅網董事長舒斌代表認為,激發文化創造活力,需要以人為本,擴大群眾接觸和參與文化的渠道。他説:“人民群眾就是創造的主體,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能激發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的積極性,讓人民成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最深厚的力量源泉。這與以人為本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切實增強文化創造力,一是要鼓勵創作者鍛造崇高思想、凝聚核心價值、提高創新能力;二是要將“以人為本”作為傳播核心,提升文化影響力;三是要改變産業結構,打破區域分割、行業分割、所有制分割等阻礙,給予文化生産者足夠創新空間,以創意為力量推動“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造”。

   上一頁 1 2 3  

分享到:
( 編輯: 張立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