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特稿:三千天不久,只爭朝夕——中國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倒計時”
新華網北京11月14日電 14日上午,黨的十八大勝利閉幕。大會號召全黨要“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
“閉幕的那一刻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倒計時’就已開啟。”來自上海的十八大代表焦揚説。
一字之變:倒計時開始
“小康”一詞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最早見於《詩經·大雅》民勞篇:“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意思就是輕徭薄賦,予民休息,讓老百姓過上小安康樂的日子。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給“小康”一詞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提出到2000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翻兩番,人均GDP達到800美元,基本實現總體小康。
21世紀之初,中國總體上實現了小康。
2002年,面對社會發展不平衡,城鄉差別、區域差別很大的現狀,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2007年,十七大提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
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為人民描繪了一幅清晰的圖景。
“確保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伴隨黨的十八大勝利閉幕,中國吹響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軍的號角。
從“建設”到“建成”,一字之變,引起外界普遍關注。分析人士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已進入“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