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談收入分配改革
2012年11月09日 20:14:54
來源: 新華網
【字號: 】【列印
【糾錯】

(關注十八大·訪談)以收入分配改革惠民生促發展
——訪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

    新華網北京11月9日電(記者 江國成)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同時,“必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這項改革對改善民生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意味著什麼?怎樣看待有關注重公平的表述?收入分配改革有哪些重點和難點?9日,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

    問:為什麼老百姓那麼關注收入分配改革?

    答:老百姓高度關注是可以理解的。收入分配改革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當前,我國城鄉中低收入居民在住房、教育、就醫、養老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壓力。

    以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2300元為標準,到2011年年底,我國扶貧對象規模約為1.28億人,佔農村戶籍人口比例為13.4%。同時,隨著城市不動産等價格的過快上漲,廣大城市中低收入居民面臨不小的負擔。

    因此,老百姓期盼國家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步伐,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解決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問題。

    為回應人民的期待,進一步踐行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科學發展觀,黨的十八大報告專門就收入分配改革提出明確的要求。

    問:怎樣理解深化收入分配改革與改善民生、轉變發展方式的關係?

    答:勞動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收入分配問題既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科學發展觀要求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其中收入分配問題是重點之一。

    近十年來,國家通過減免農業稅,發放各種補貼,完善社會保障體係,城鄉居民收入明顯增加,但城鄉差距依然很大。

    收入分配改革與轉方式、擴內需、惠民生密切相關。這一改革是轉方式的利益導向,鼓勵什麼、限制什麼、淘汰什麼都需要落實到經濟利益導向上,才能形成轉方式的動力機制和倒逼機制,從而有效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

    與轉方式相關的收入分配改革,不僅牽涉到中央和地方的分配關係,也牽涉到國企和民企、勞動者與資本所有者、新興産業和落後産業的關係。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內需是經濟成長的主因。要擴大內需,必須千方百計持續增加人民群眾的收入。

    問:怎樣理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答:收入分配改革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內容,而經濟層面的公平正義是最基本的公平正義。

    收入分配改革必須有機兼顧公平與效率,在不損害效率的前提下進一步增進社會公平和正義,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廢。但在我國收入差距已超過國際公認的警戒線的情況下,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顯得尤為重要。

    做大國民收入這塊蛋糕和切好國民收入這塊蛋糕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當收入分配水準比較高和收入分配差距比較大的時候,切好蛋糕比做好蛋糕顯得更加重要.

    在再分配時更加注重公平,需要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適當提高農民收入;縮小貧富差距,適當提高弱勢群體的收入;縮小行業差距,適當提高簡單勞動者的收入;縮小東中西部差距,適當提高欠發達地區的收入。

    初步預計,國家會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積極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和均等化;以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和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為重點服務對象,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係,建立健全職工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

    國家還會加強對壟斷行業工資總額和工資水準的雙重調控,嚴格規范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等高管人員薪酬管理;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不斷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收入分配的透明度;加大稅收對收入差距的調節力度,切實減輕中低收入者稅收負擔。

    問:收入分配改革有哪些重點和難點?

    答:重點是如何縮小收入差距。其中,加大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的力度是改革的關鍵,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基石,適當限制高收入群體的增長是收入分配改革的應有之義。

    改革的難點是如何理順社會分配關係,特別是如何通過加強規制、理順壟斷行業和非壟斷行業的收入分配關係,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理順城鄉收入分配關係,推進工資集體協商談判,理順資本所有者、經理層與一般職工的收入分配關係。

    只要我們堅持科學的收入分配改革觀,求真務實,就一定能夠實現收入分配起點更高、收入差距更小,分配關係更加合理的共同富裕目標。

分享到:
( 編輯: 黃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