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評上評】“天價離職賠償”留不住人才
2020-08-24 14:35:5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職業的康莊大道有待各方努力

公共服務別忘了敬老適老

勞動糾紛也要兼顧法理與情理

性別差異不該成為教輔行銷的噱頭

對“專特供”名酒産供銷全鏈條都應一查到底

……

  新聞速遞: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人工智慧訓練師、互聯網行銷師……自2019年4月至今,人社部聯合多部門發布的新職業已有38個。這份朝氣蓬勃的職業榜單,背後是實打實的人才需求。據一份報告顯示,預計未來5年,新職業人才需求規模龐大,預計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近150萬、物聯網安裝調試員近500萬、工業機器人係統操作員和運維員均達到125萬……對于今天的求職者來説,越來越多的新職業進入就業視野,豐富了選擇空間,拓展了人生舞臺。

  人民日報:從你挑水來我織布,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再到如今三千六百行都打不住的精細化分工,這是社會進步的趨勢,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隨著分工細化,附著在新職業上的技能要求、能力素養也在水漲船高。新職業打開了新賽道,但能不能變成康莊大道,有待各方努力。現實來看,新職業的“新”不只在于類型剛剛誕生,也在于發展剛剛開始。正因為基礎比較薄弱、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制度來保障發展、需要法律來規范可能出現的誤區,更需要人才培養體係與之匹配銜接。于個體而言,在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做出正確的職業選擇,考驗著眼光和能力。要不要投身其中,需要理性思考、審慎抉擇,也需要未雨綢繆的職業規劃、專業訓練。對于當下的求職者,與其在多元機遇面前猶豫不定,不如把自己打造成“一專多能”的人才,然後朝著一個方向堅定地前行。在一個新職業層出不窮的時代,職業所承載的價值不斷改變,對于就業的理解也更為多元。但無論就業形態如何變化,唯一不變的是需要終身學習。而這,或許是求職者最為堅實的依靠。

  新聞速遞:近日,某地一地鐵站有一位老人因為出示不了健康碼,乘車受到阻攔。一邊是嚴格執行防疫規定的工作人員,一邊是搞不定健康碼卻執意進站的老人家,事情不復雜,卻上了熱搜,人們討論熱烈。

  經濟日報:相關政策沒有把“老年群體不能熟練操作手機,甚至沒有智能手機,無法出示健康碼”這個因素考慮進去。再加上後期缺乏應急預案,出現類似問題在所難免。現實生活中,不少老年人使用“老人機”,不會使用智能手機,難以融入數字社會,成為“脫網一族”。個別地方公共服務部門,往往在不經意間忽略了這道“鴻溝”,沒有為老年群體多考慮。制定公共政策絕不能落下老年群體。面對疫情,今年3月份杭州市西湖區翠苑街道各社區就曾安排代辦員和助老員為老人們申領健康碼。還有一些基層單位採取提前開具出行證明或列印健康碼等方式,有效地解決了“脫網人群”乘車難等問題。可以説,這些地方的公共政策主動“適老化”,都是為了讓老年人“不掉隊”,不僅體現了公共服務的包容性,也讓公共政策充滿善意與溫度。期待各地都能夠學習借鑒。

  新聞速遞:賈某青于2008年碩士畢業入職忻州師院,2015年-2018年到西北師范大學脫産攻讀博士並取得博士學位,在此期間忻州師院為其提供工資和生活補貼等。雙方在2018年簽訂《協議書》,約定賈某青須為該院工作服務滿5年(自2018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才可提出調動要求。2019年9月25日,賈某青提出辭職。為此,校方在經歷了起訴、撤訴之後,于上個月提起新的仲裁請求,要求賈某青支付42萬余元補償費。在歷經差不多一年之後,最近有了新進展。據報道,賈某青表示,“這兩天校方終于同意了執行仲裁裁決,按程式辦理我的離職,賠償費用再另談。”

  新京報:在人才流動早就成為正常現象的社會大背景下,類似勞動糾紛並不罕見。實際上,教師因個人發展或其他因素,在法治精神和法律規則上講,都有離開的權利,但無論是個人還是單位,都不是冷冰冰的機器,在照章辦事外,還要顧及情理和形象。一個突出的原則就是要有契約精神,這不是説不能毀約,而是要承擔因毀約而帶來的代價,走也要走得體面。而且,在人文情懷上講,個人雖然並非必須感恩單位,但在脫産讀博之後毀約、甩手離開,總歸應該有點負疚感。畢竟,自己的離開可能給學院的課程安排、學生培養、人才規劃等帶來短期困擾。當然,不管投入有多大,學校面對教師的離開,同樣要有契約精神,也要看到人才流動的必然性,不宜為此設置契約之外的特殊障礙。不僅如此,還應有更寬廣的認識,即離職教師不管流動到哪裏,都是在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貢獻。教師是育人之人、師院是育師之地,在規則和情理的兩方面,都應做出示范。

  新聞速遞:近日,某高校出版社因一套數學教輔被推上風口浪尖。這套數學教輔分男女生版,男生學藍版,女生學紅版。如此策劃,按照出版社説法,是基于大數據分析進行的精心編排和設計,旨在使“男女生發揮各自優勢,幫助男女生根據實際情況找出數學學習的薄弱環節、為學習進步找到突破口”。

  光明日報:男女之間當然存在生物性上的差異。但是,這種生物學上的差異是否顯著到影響數學學習這種思維活動?為該套教輔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背書”的專家指出,在高端的數學學習這一塊,男生優勢明顯;而在普通難度的學習中,卻各有千秋。不過,這種“一家之言”在現有的相關研究中,屬于少數派。多數派的研究表明,只有極其少數的男性和女性個體具有所謂典型的“男性”或“女性”大腦,其余的大多數人都處于居中狀態。“在高端的數學學習這一塊,男生優勢明顯”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就是,男生比女生聰明。它和女生適合學文科、男生適合學理科,男性適合做管理類工作、女性適合做服務類工作等説法的內在邏輯和本質是一樣的。具有性別平等意識的家長都在費心琢磨如何對孩子進行平權教育時,一家高校出版社竟然通過涉嫌性別歧視的出版計劃和行銷策劃,這也是此事輿論聲量較高的原因之一。其中,有質疑、有憤怒、有失望。性別差異當然可以討論,但不該作為行銷的噱頭。行銷當然沒有原罪,但不該違背社會發展大趨勢。對于行銷界來説,這不過是反面教材中又多了一個“經典案例”,但由此開啟的對性別觀念等相關議題的討論,不應終止。

  新聞速遞:一瓶2015年的專供名酒售價115000元,而且多家網絡平臺上有賣家經營“專特供”名酒。據新華社報道,早在2013年,國家多部門就對“利用互聯網銷售濫用‘特供’‘專供’等標識商品”進行了集中清理整頓,並明確發文“嚴禁中央和國家機關使用‘特供’‘專供’等標識”。這些“專特供”名酒“八成是假貨”“九成為送禮”“十分不靠譜”。

  北京青年報:這類“專特供”名酒再次出現,主要原因還是特權思想在作祟,實際上這類名酒八成是假貨的曝光,對送禮者和收禮者都潑了一盆冷水,使其感受不到誠意和面子,相反會感覺上當受騙,“專特供”名酒有望因輿論監督遇冷。但是,不能只靠輿論對“專特供”名酒説不,而是應該對這類産品的生産、銷售、購買、消費等環節進行深入調查、嚴厲懲治。對所有涉嫌違法者都應該依法查處,查處“專特供”名酒的入手點是網絡銷售平臺。相關平臺都沒有起到審核作用,應當依法追究其責任。除了從供給端依法查處外,還應該從需求端查處。誰在購買“專特供”名酒,又送給了誰,也應盡量一查到底。“專特供”名酒再現網絡也折射出當前酒類市場的經營較為混亂。“專特供”之所以偏偏附體酒類産品,主要原因是酒類市場從生産到銷售環節,都存在不規范之處。所以,如果整治酒類市場之亂,“專特供”也會失去附體無法還魂。期待媒體報道之後,相關治理措施能夠及時跟進。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評上評】“天價離職賠償”留不住人才-新華網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640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