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華網評:這條文明之路中國永遠不會缺席
2019-04-29 15:01:0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4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延慶出席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共謀綠色生活,共建美麗家園》的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馬若虎

  四月的北京春和景明,萬物復蘇。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剛剛落下帷幕,一場全球園藝盛宴又在長城腳下媯水河畔隆重上演。

  “我們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同築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習近平主席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闡述了作為生態文明建設負責任的大國,中國追求天人合一、文明發展綠色發展的理念,表明了中國走生態文明之路的勇氣和底氣,向世界傳遞了中國走生態文明之路的信心和決心。

  一路走來,中國始終在探索,一直在思考。這中間既有對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也有因違反規律而受到的沉痛教訓。教訓令人更加清醒,也讓我們在不斷修正中堅定了朝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步伐。如今,中國正在用自己的理念和認知,不斷豐富著這條路的內涵,書寫著屬於自己的綠色奇跡。生態環境是我們人類生存、生産與生活的基本條件,工業化進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也産生了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走到了盡頭,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昭示著未來。

  走綠色發展的生態文明之路,中國已經做出了樣子。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進一步加大生態文明和國土綠化建設力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加快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經過幾代人對綠色追求的執著努力,一抹抹綠意覆蓋了黃沙,一片片林草改變著生態環境,“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的自然美景繪就了華夏大地綠色發展的美麗圖景。來自美國航天局研究大量衛星數據後得出結論:2000年至2017年,全球新增綠色面積中,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世界首位。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的生態文明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實。

  走綠色發展的生態文明之路,中國致力於與世界人民並肩同行。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建設美麗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推動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各方攜手前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任何一國、任何一人都無法置身事外。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中國充分汲取人類在解決自然與發展中的共同智慧,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正在舉行的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就是有力證明,這既是一種呈現,也是一種借鑒。這種借鑒體現了中國與世界共享發展成果、追求綠色生活方式的意願,表明我們的生態文明之路是包容的路、開放的路,是充分吸收人類智慧的路。

  走綠色發展的生態文明之路,中國積極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達成、生效與實施,出資200億元人民幣設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為太平洋島國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持,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連續多年開辦防沙治沙國際培訓班,將綠色發展合作計劃納入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八大行動”……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的綠色發展經驗正在傳播到更多地方,為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以綠色為底色的現代化提供借鑒。

  從當年的山脊貧地到如今的萬花之園,巍巍海陀山見證了北京世園會園區的成長,也成為中國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的有力明證。“長城腳下的世園會”,將再次向世人昭示中國人民建設美麗家園、美麗中國、美麗世界的決心和信心,與世界分享綠色發展理念和生態文明中國方案。這條生態文明之路中國永遠不會缺席,這曲人與自然交流對話的綠色樂章我們共同來和。

  延伸閱讀

  習近平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新華網評:這份“追求宣言”擲地有聲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新華網評:這條文明之路中國永遠不會缺席-新華網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443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