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擇偶其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2019-04-04 09:11:43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最近,結婚率、離婚率的話題又刷屏了。來自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結婚率僅有7.2‰,連續第5年出現下滑。此外,權威統計數據還顯示,中國的離婚率已經連續15年攀升。從近幾年的數據看,2016年415.82萬對夫妻離婚,2017年是437.40萬對,2018年雖然比2017年有所下降,為380.1萬對,但在上半年曾經接近200萬對的峰值。

  一邊是“不婚”,一邊是離婚,統計數據一旦印證了民眾局部的生活經驗,難免讓人焦慮,甚至在輿論場呈現出一種放大效應。人們都怎麼了?婚姻到底有多可怕?

  其實,我們對此大可不必焦慮。一方面,結婚率的數據,來自結婚對數除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年末總人口數,而當下這一波適婚者,不少屬於獨生子女,適婚人數必定會低一些,以這樣的數據來論證現在的青年“不婚”,説服力並不強。

  另一方面,現代社會,男女不僅經濟獨立,人格也越來越平等,結不結婚,什麼時候結婚,或者是否離婚,均屬於個人權利。結婚的時間晚一點,婚內感情不諧不願意將就湊合,都已經十分正常。以往那種附加了家庭甚至家族訴求的婚姻狀態,以及女方高度依附於男方的情況,都已不存。個體獨立性的增強,自然會削弱家庭穩定性。

  對於城市青年而言,婚姻的自主性已經十分高,現在已經鮮有人去打探、“關心”他人的婚姻狀況。人與人之間的&&,可以深入一些、牢固一些,也可以淡漠一些,對於個人私事,無論是熱心的大姐,還是“組織上”,都很寬容了。

  而農村青年同樣如此。這些年,隨着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大批農村青年進城務工,其對待婚姻的態度也在發生變化,而改變尤其大的是不斷提高的離婚率。這固然不排除流動帶來的感情變化因素,但也未嘗不是獨立性的一種呈現。

  社會越發展,人格越獨立,青年在婚姻上面臨的選擇也會越多。比如很多青年就很無奈,並不是刻意不婚,而是結婚是兩個人的事兒,自個兒着急也沒辦法。

  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2018年曾發布過一份《當代青年群體婚戀觀調查報告》,調查顯示,針對“如果一直沒有找到理想的結婚對象,您會怎樣?” 69.53%的青年選擇“繼續等待,直到找到理想的人才結婚”;15.61%的青年選擇“保持單身”;有9.34%的青年願意“降低擇偶標準”;僅5.52%的青年選擇“將就結婚”。可見,近七成青年擇偶“願等待不願將就”,這足以説明,擇偶其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等着等着,就老了。

  在尊重個人選擇和自由的同時,需要關注的是影響婚姻的其他因素。比如,結婚受房子、經濟收入、職業預期、發展前景等外部因素影響,很多問題,實際上已經很難完全歸結於“個人私事”了。如何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發展預期,讓每一個人不必為未來擔憂,快快樂樂、簡簡單單地生活,值得有關方面思考。(涂涂)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倩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一橋飛架珠江口 南沙大橋通車
一橋飛架珠江口 南沙大橋通車
江蘇泰州:千垛菜花引客來
江蘇泰州:千垛菜花引客來
外國友人“穿漢服 賞春色”
外國友人“穿漢服 賞春色”
貴州余慶:搶採“明前茶”
貴州余慶:搶採“明前茶”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432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