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確保學生利益”也是各項教育改革的前提
2018-09-07 08:41:12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教育即育人,教育領域的改革,當然也就應該把學生當作主體,充分保障他們的利益。

  針對最近湖南耒陽學生“分流”引發的情況,在教育部6日上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視,要求當地教育部門配合當地政府採取有效措施,盡快解決問題。續梅表示,減少、化解大班額的任務是剛性的,方式方法上是因地制宜、積極穩妥的,希望當地高度重視,在確保學生利益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推進這項工作。

  耒陽學生“分流”引發的事件已經進入善後階段,事件帶來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教育部新聞發言人表態,要求當地因地制宜、積極穩妥地推進減少、化解大班額問題,實質上是為當地的事後處置工作“點題”。而發言人提出的“確保學生利益的前提”,之于整個教育政策制定、教育改革行動,都具有重要的指向意義。

  教育是當前社會各個階層都最為關心的話題。但囿于區域經濟發展水準的差距,它在不同的階層乃至地區,又有不同體現。就教育公平這個議題來看,誠如《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及的,就包含若幹子問題,比如縮小城鄉和區域教育發展差距,緩解大中城市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熱”,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農村留守兒童等群體的受教育權利等等。要實現這些教育發展和改革任務,需要平衡好地方政府、學生及家長、教師、學校等多方的利益。而這其中,堅持確保學生利益的前提,當是最基本的一點。

  國人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毋庸贅言。像“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號早就深入人心,它的潛臺詞,也有應該把學生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意味。改革開放以來,無論是基礎性的義務教育普及,還是高等教育發展,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但人們對于教育的期待在提高,社會不斷發展也相應為教育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國的教育公平、教育水準的區域差距等問題仍舊突出,在這一過程中,教育改革仍是未竟的發展命題。

  一定程度上説,教育改革也已步入深水區,需要平衡的利益、需要解決的矛盾,堪稱千頭萬緒。但無論教育改革具體怎麼實施,人們衡量教育改革成效的標準依然很樸素,比如説在義務教育階段,孩子上學是否更方便、更容易了,可能就是首要的評判標準。換言之,一切教育改革以及政策調整,都堅持以學生利益為前提,也是社會的殷殷期待。

  具體看,如這次教育部發言人指出,雖然按照國務院要求,到今年年底要基本消除超大班額,這項工作必須要抓緊,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建學校和招聘教師都需要時間,要提前謀劃,各地制訂的方案要充分論證,廣泛徵求意見,而不能一刀切的只為完成任務;再比如,過去的撤點並校政策,一些地方在執行過程中就可能存在著過于偏重行政資源、教育資源的整合,而忽視對學生利益充分照拂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從夯實學生利益這一基本前提入手去破題。

  教育即育人,教育領域的改革,當然也就應該把學生當作主體,充分保障他們的利益。這亦是以人為本的應有之義。改革任務越重,挑戰越大,矛盾越多,越要明晰方向和大前提,如此才能讓教育改革少走彎路,實現與社會期待共振,兌現“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承諾。(任然 媒體人)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舞動無聲世界的節拍
舞動無聲世界的節拍
雲南羅平:七彩花田美如畫
雲南羅平:七彩花田美如畫
瑤寨裏的古法造紙技藝
瑤寨裏的古法造紙技藝
重慶南川:金佛山上的“微小學”
重慶南川:金佛山上的“微小學”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339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