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跟著大數據去復工 萬“碼”奔騰也能一“碼”當先——中國電科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大數據係統煉成記
2020-03-12 22:06:0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馮松齡) 一塊數據大屏,全景實時監控全國疫情時空分布和未來疫情發展趨勢預測;密切接觸者測量儀“小護士”、社區管理“小管家”、企業管理“小幫手”、站點檢查“小戰士”……大數據成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産的小助手。

  “作為一家央企,我們要做好自己的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工作;同時,作為一家央企,我們更有使命和責任,用網絡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國家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工作。”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曼青告訴記者。

  跟著大數據去復工 這些“國民爆品”顯神通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科)是以原資訊産業部直屬電子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業為基礎、組建而成的國有大型企業集團,主要從事大型電子資訊係統的工程建設,重大裝備、通信與電子設備、軟件和關鍵元器件的研制生産。

  疫情防控期間,作為電子資訊行業名副其實的“國家隊”,中國電科的科技工作者們在這個春節反而按下了快進鍵。

  “我們出行的時候,都有一個疑問,這趟火車上有沒有確診病例?有沒有疑似病例?”吳曼青説,如果能把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引入疫情阻擊戰,將極大減輕統計人數、測溫等一係列工作負擔,同時降低一係列風險。

  中國電科迅速組建了涵蓋係統內外10余家單位,將近200余人參與的大數據攻關團隊。“大年初四,我們第一批幾十名技術骨幹就全部集結到崗。”吳曼青説。

  短短二十多天時間,攻關團隊就迅速研發並上線了“一網暢行”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産大數據係統,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係統採用傳染病動力學大數據模型和時間序列預測模型,2月6日起,對全國11個重點省和16個重點市未來十天的確診病例進行預測,結果顯示提前三天的平均預測誤差僅為0.81%,提前五天的平均預測誤差僅為1.39%。

  基于“一網暢行”係統,中國電科推出了一係列面向大眾的手機查詢類應用,吳曼青給這些産品取的名字十分溫暖,有可以檢查密切接觸人群的“小護士”,有用于社區、樓宇基礎資訊填報統計的“小管家”,有用于交通卡口的站點檢查“小戰士”,還有幫助企業監測員工風險情況並及時篩查的“小幫手”。除此之外,還有可用于勞務輸入、輸出地個人健康資訊對接的“小達人”,保障學生返校復學的“小班長”,評估小區疫情風險程度的“小雷達”……

  一個個讓人感到親切溫暖的應用背後,匯聚了中國電科人的智慧,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提供了重要支撐。

  與疫情去較量,這個“攻堅團隊”很給力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一網暢行”大數據係統研發的背後,匯聚了眾多電科人的努力,而他們當中大部分都是80後、90後的新一代電科人。

  春節餃子剛端上桌,疫情防控大數據攻關團隊就接到了研制密切接觸者測量儀招募令。不到半小時,一條條“我行!”“我行!”“我行!”的回復,就在微信群刷了屏。團隊組建當天,就有20多位中國電科雲公司員工,毅然告別家人,提前結束假期,踏上返程。

  “這是一場與疫情的賽跑,我們的服務早一天上線,就能早一天減少病毒的傳播。”中國電科雲公司總經理王鵬達説。他組織分散在北京和上海、南京等分公司的50多名團隊成員,採用異地開發、異地辦公的模式,分工協同連夜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

  時間緊迫、介面眾多、數據量大,開發工作千頭萬緒。一支以90後博士為重要骨幹、平均年齡不到33歲的年輕隊伍在疫情緊要關頭衝在前面。

  “我們不是白衣天使,但是在與死神的賽跑中,我們決不能輸。”大年初五之後,王鵬達就沒回過家,“相比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我們做的這點事情其實不算什麼……”王鵬達説。研發負責人王琳,在開發關鍵階段,3天只睡了6小時;團隊成員戴永恒每天處理近50萬條數據;UI設計師任雪梅顧不上照顧年幼的孩子,駐場連續奮戰……

  2月3日,經過將近100個小時的鏖戰,“小護士”——“密切接觸者測量儀”成功部署上線,開始為中國中車、中煤集團等80多家企事業單位提供服務;2月8日,密切接觸者測量儀(公眾版)成功上線,在2小時內訪問量已達500萬次。

  從萬“碼”奔騰到一“碼”當先,異地復工不再“裸奔”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他們常常忘了下班,趕都趕不走。”談到這些90後的孩子們,吳曼青十分感動。但所有人的努力沒有白費,截至目前,這些創新應用已服務超過3億人次,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172個地市級,為473個機構提供了精準疫情研判專報……

  為控制疫情擴散,各地紛紛推出基于本地情況的健康碼,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不同地區的疫情情況不同,各地健康碼也存在資訊孤島的現象。

  為此,中國電科研發了“一網暢行”係統,由此生成的“暢行碼”,可作為跨省市的一種安全資訊認證,打通了多地官方數據。從萬“碼”奔騰到一“碼”當先,真正意義上實現“一碼暢行全國”,也為全國各地一盤棋精準施策防控疫情提供了有力工具。

  為在特殊時期更好地服務民生,中國電科近日又與滴滴出行、多點、美團、順豐、航旅縱橫合作,通過強強聯合,助力各頭部企業在出行、零售、外賣和物流等各類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場景中盡快恢復服務能力。目前,這個項目已為合作方平臺的近10億用戶提供安心服務,打通百姓生活“最後一公里”。

  “我們始終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也是頭等大事來抓!”吳曼青表示,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部署,中國電科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成體係地向政府、企業、社區、站點和社會公眾提供狀態監測、趨勢分析、復工復産等服務,體現了中央企業的擔當。(參與採寫:趙為德)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跟著大數據去復工 萬“碼”奔騰也能一“碼”當先——中國電科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大數據係統煉成記-新華網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81125704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