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多重考驗下 市場前景還好嗎——來自中小企業的一線觀察之一
2019-12-09 16:56:1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 題:多重考驗下 市場前景還好嗎——來自中小企業的一線觀察之一

  新華社記者

  在我國各類企業主體中,中小企業數量佔九成以上,由于體量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經濟大潮的波動總是率先反映在它們身上。

  記者近日深入全國多地調研發現,多重考驗之下,不少中小企業發揮“船小好調頭”的優勢,主動謀變,努力在時代大潮變遷中站穩腳跟。

  主動謀變 壓力之下尋找新空間

  臨近年末,鄭州眾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崔文峰幾乎每周都去新開工的廠區工地看看。建設周期2年、投資2億元,這個新廠區是眾智科技近年來最大的一筆投資。“新工廠建成後,我們的産能將增加8至10倍。”崔文峰信心滿滿。

  不僅是規模的增長,這裏承載著企業轉型發展的新機遇。在發電機組控制器領域深耕10多年的眾智科技想通過新廠區提升數控面板的品質,在新能源、5G等領域打開新天地。

  調研中,記者看到,眾多像眾智科技一樣的中小企業,沒有被暫時的困難嚇倒,而是瞄準産業升級、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大方向,自發轉型尋找新的市場空間,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

  經過連年虧損,河南掌櫃食品有限公司這兩年開始走上坡路,預計今年營業收入達到5億元。

  “轉型要趁早、要主動。我們從2013年開始轉型,適應消費者需求變化,逐年砍掉油炸食品,向非油炸食品轉型。”公司總經理劉海亮説,“過程很艱難,因為持續投入,連年虧損,但一直咬牙堅持著,終于迎來了曙光。”

  在江蘇,憑借多年的技術儲備和對歐洲市場的提前布局,蘇州巨峰股份有限公司營業收入實現從2018年1.46%負增長到2019年前三季度17.35%正增長的逆襲。

  在陜西,合容電氣集團投資5億多元的智能化現代化工廠正在加緊開工。“明年4月份就能投産。我們今後要走的路線就是大科技、小生産、智能化、高收入。”公司董事長賈申龍表示。

  壓力轉化出動力。面對成本上升、需求下降等多重考驗,眾多中小企業正努力通過創新擺脫産業鏈低端位置,尋找新的競爭力和生存之基。

  “經濟不好的時候,有的企業照樣能辦好;經濟好的時候,也有企業倒閉。關鍵是企業自己做到高品質發展。”賈申龍説。

  理性發展 堅守正道主業

  記者調研發現,經歷過經濟周期的考驗,中小企業的發展理念正在變化,從過去往往盲目追求做大,到現在越來越專注細分領域做精做強。

  “以前,不少企業盲目追求小而全、大而全,活錢變成死錢,經濟下行期,風險暴露。”河南漯河市中小企業聯合投資發展商會會長胡紀根表示,有了深刻教訓,企業逐漸變得理性,轉型都是圍繞主業,不再盲目涉足不擅長的領域。

  這種轉變也反映在融資需求上。今年8月至11月,銀保監會在5省市試點開展“百行進萬企”融資大排查。在江蘇,96.5萬戶小微企業填寫了融資意向調查問卷,其中17萬戶企業同意到府對接,佔比不到20%。在河南,30.9萬戶填寫調查問卷的企業中,只有4.45萬戶表示有融資需求,佔比不到15%。

  在業內人士看來,出乎意料的融資需求數據背後,除了受經濟大環境影響企業投資意願不強外,企業融資需求趨于理性也是重要原因。

  親眼看著一些客戶拋棄主業去盲目拓展新業務,造船的去搞了房地産,做電力的去開發旅遊産業,新業務沒搞成功,還連累了主業,崔文峰感嘆,“中小企業要在行業中做精、做細、做強,決不能只圖短期做大而偏離主業。”

  發展理念的轉變,離不開政府的引導。“過去我們注重做大做強,現在是做優做強。”河南省工信廳中小企業服務局局長郭瑞山表示,近年來加大對優質中小企業的培育,為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提供資訊咨詢、研發設計、市場開拓、投資融資等服務,目前已有478家企業被納入培育庫。

  更多期盼 完善創新創業環境

  “市場的風險我們不怕,最怕政策不穩定或者一刀切。”

  “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民企仍面臨一些隱性的歧視性門檻。”

  ……

  近年來,隨著“放管服”改革、減稅降費等深入推進,營商環境不斷改善,中小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有效釋放,但現實中仍存在不少梗阻。調研中,記者發現,更公平的市場環境、更完善的創業環境,是中小企業家的共同期盼。

  “中小企業處于産業鏈末端,資訊不對稱,容易盲目投資、産品趨同,政府之手要發揮關鍵作用,加強行業規劃引導。”胡紀根説。

  對企業發展而言,“錢袋子”往往就是“命根子”。有中小企業表示,企業發展中,尤其是在種子期成長期,缺少長期機構投資者的支援。

  “公司成立10多年一直靠自有資金投入,今年剛剛拿到機構投資者的融資。”鄭州聖萊特空心微珠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蔡耀武説,“撐到現在不容易,多年持續大量的投入。希望國家加快培育長期機構投資者,讓企業融資有更多渠道。”

  正在謀求轉型創新的中小企業對高新技術人才十分渴求。一些中西部企業表示,當地高校、研究院所不多,通過高薪、股權等方式吸引外地人才,但往往很難長期留住。

  “不僅是薪酬問題,還應創造與高素質人才匹配的創新研發環境,配套的教育、醫療條件等。”正星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亮説。

  “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通暢人才發展通道,為企業創新活力提供最堅實的後盾。”胡紀根説。(記者李延霞 吳雨 許晟 劉開雄 張浩然 潘曄 薛天)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中國彩燈節在莫斯科開幕
中國彩燈節在莫斯科開幕
上海:冬日暖景
上海:冬日暖景
飛瞰大涼山雪景
飛瞰大涼山雪景
昔日舊廠房 今日“網紅”地
昔日舊廠房 今日“網紅”地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81125326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