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華社評論員: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19-09-19 23:04:2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 題: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新華社評論員

  “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河南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講話著眼“千秋大計”,運用係統思維,深刻闡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等5個方面的重要問題,為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指明正確方向。

  黃河綿延5000多公里,流域面積約75萬多平方公里,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黃河寧,天下平”。從古至今,黃河治理都是安民興邦的一件大事。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黃河治理保護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于生態文明建設全局,明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當前,黃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流域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保障形勢嚴峻,發展品質有待提高。透過表像看本質,只有緊緊抓住流域治理這個根子,才能保護好我們共同的母親河。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首先要搞好治理工作。黃河治理不是一地一段一岸的事情,而是全流域治理工程。黃河生態係統是一個有機整體,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空間一體化保護和環境污染協同治理,形成上游“中華水塔”穩固、中下遊生態宜居的生態安全格局。要明確治理任務,突出各自重點,既緊緊抓住水沙關係調節這個“牛鼻子”,確保黃河沿岸安全,又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唯有堅持生態優先,推進綠色發展,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更加注重保護和治理的係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方能實現“一江清水向東流”。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必須做好高品質發展這篇大文章。實現高品質發展,關鍵在找對路子。黃河流域各地自然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條件各不相同,不可能是一個模式。無論是創造更多生態産品、發展現代農業,還是推動集約發展、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都應該從實際出發,立足自身優勢,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又富有地域特色的創新之路。要抓緊開展頂層設計,因地制宜構建有地域特色的現代産業體係,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韌性,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推動全流域高品質發展。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還要切實寫好民生答卷。“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要把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強黃河治理保護、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提升全流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特別是流域內的貧困地區,應抓住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機遇,補上基礎設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務水準,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讓黃河流域人民更好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海知
新華社評論員: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新華網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016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