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初心似錦照紅船 之江潮起再揚帆——浙江續寫70載砥礪奮進壯麗篇章
2019-08-17 19:42:5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杭州8月17日電 題:初心似錦照紅船 之江潮起再揚帆——浙江續寫70載砥礪奮進壯麗篇章

  新華社記者何玲玲、李亞彪、方問禹、王俊祿

  這裏是中國革命紅船的啟航地,中國共産黨近百年前的憧憬,在自己的誕生地,已是繁花似錦。

  這裏是改革開放先行地,昔日一窮二白的資源小省發生巨變,一個活力迸發的經濟大省挺立東海潮頭。

  這裏是高品質發展的探路者,在“八八戰略”引領下,破繭成蝶、鳳凰涅槃,再次揚帆遠航。

  10萬多平方公里的浙江,真實記錄了新中國成立70年的偉大成就,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産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這塊土地上的成功實踐。

  這是錢塘江畔的杭州奧體中心與杭州國際博覽中心(2016年8月25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從革命紅船啟航地到均衡富庶發展先行者

  “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90歲的浙江日報退休記者徐永輝老人至今記得,1950年初他到嘉興七星鄉採訪時看到的場景——兩個衣衫襤褸的孩子在曬場上蹦跳著唱歌。

  兩個孩子的父親叫葉根土,是一位雇農。當時,葉根土一家五口的生活窘境,讓20歲的徐永輝一陣心酸。他舉起相機,為葉家拍下了第一張全家照。

  “我能翻身,相信他們也能翻身!”同樣勞苦出身的徐永輝,決心用鏡頭記錄葉家的變遷。

  10年、20年、30年……70年;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入黨、參軍、蓋新房、買車、上大學……徐永輝跟拍葉家70年的鏡頭中,從最初的饑餓、貧窮、疾病,漸變為團圓、和諧、富足。

  70年光影雖無聲,70年人間已巨變。

  遊人在浙江嘉興南湖“紅船”邊參觀(2018年4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在距離當年的葉家僅十幾公里的南湖煙雨樓下,靜靜駐泊著曾承載開天辟地偉大夢想的紅船。

  98年前,年輕的中國共産黨帶著初心與使命,從這裏登上了歷史舞臺。70年間,千千萬萬名“葉根土們”跟著新中國的成長步伐,命運發生了巨變。

  新中國的70年發展歷程,就是一部中國共産黨印證初心和使命的奮鬥史。

  “在嘉興,農村的發展趕上了城裏!”平湖當湖街道通界村村民胡永良説。

  1995年,胡永良退伍回鄉,為籌措6萬元做買賣,20多個親戚戰友借了個遍,差點難倒了這條漢子。現在家家戶戶都住上新房,胡永良也搬進了新小區,物業和城裏一樣。“好山好水好空氣,村裏生活讓城裏人都向往。”

  通界村村黨總支書記毛建明説,201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92萬元,而2006年村收入不足10萬元。

  “今天的嘉興,創新活力更強勁,城鄉區域更協調,對外開放更深入,成果共用更普惠。”嘉興市委書記張兵説。

  這是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小舟山鄉的梯田(7月25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嘉興是浙江的縮影。70年間,浙江生産總值從15億元躍升到5.6萬億元,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116元和47元,增至5.56萬元和2.73萬元,連續18年和34年居全國各省區首位,城鄉收入比縮小至2.04:1。

  一組組數據凸顯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度超過90%,全面消除家庭每人平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貧困現象,所有縣(市、區)全部建成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革命紅船起航地,如今已成為均衡富庶發展的先行者。”浙江省委黨校黨建研究所副所長劉勇説。

  “駐足在紅船前,回想你們在這艘船上的堅定與偉大,放眼望去身後遠處的高樓大廈,不禁心潮澎湃。”浙江一位高中生在作文中這樣寫道。

  70年前,煙雨樓是嘉興城區制高點,站在這裏可以遠眺全市。雖時至盛夏,但遊人不減,一位參觀者説,現在嘉興市高樓林立,感覺煙雨樓好像變矮了。

  “不是煙雨樓矮了,而是今天的嘉興和中國一樣,長高了!”旁邊一位老者笑著説。

  從先天不足的資源小省到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義烏商人曹小剛又一次拎包出發,只身來到巴西、阿根廷,觸摸地球另一端的市場脈動。

  走街串戶,用手比劃,隨時成交。盡管已近60歲,盡管已在世界玩具行業掌握一定話語權、合作商超過3萬家,曹小剛仍堅持用樸素的生意經,擴張著自己的商業版圖。

  半個多世紀前,在曹小剛的家鄉,一只撥浪鼓搖出了浙江市場經濟奇跡的先聲。

  在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家節日用品店,經營者朱愛娟(右)向外國客商展示樣品(6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義烏,縣級市,中國小商品城……諸多地理名片背後,是從“雞毛換糖”闖市場的“敲糖幫”,到年外貿出口超過2500億元、佔全國1/66的“世界超市”的角色轉換。

  走遍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道遍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新中國歷史中,像曹小剛一樣的浙江人,秉持“四千精神”,勇乘改革開放東風,搏擊市場經濟藍海。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浙江,土地、礦産等自然資源缺乏,發展要素先天不足。一大批洗腳上岸、倔強前行的浙江人,開始走出浙江,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第一批個體工商戶、第一家股份合作企業、第一批專業市場、第一條民營控股鐵路……敢為天下先的浙江,在中國改革開放史上一次次寫下虹彩華章。

  如今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四的浙江已是“遍地英雄”:437萬個體工商戶,200多萬家民營企業,570多家境內外上市公司。平均每26個人中就擁有一家企業。

  這是位于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的吉利汽車春曉制造基地的自動化焊接線(2016年7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浙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一係列新成就。

  在義烏小商品城、海寧皮革城、柯橋輕紡城等專業市場,在阿里巴巴、海康威視、娃哈哈等行業領軍企業,成百上千個經濟模組活力迸發、大潮涌動,“螞蟻雄兵”式的創業者生生不息、矢志精進。

  浙西衢州,納晶科技投資3億元、年産150噸的量子點膠水項目,從達成意向、建成投産到産生效益,比企業預期早了將近半年時間。“以前要跑幾十個部門和中介,提供幾十斤重的材料,現在能省則省,這都成了企業的效益。”浙江納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蘇葉華説。

  對經濟基礎並不雄厚、區位優勢並不突出的衢州而言,“最多跑一次”改革,造就了左右企業投資走向的最重砝碼。

  市民在浙江省衢州市行政服務中心辦理業務(2018年4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目前在浙江省,省市縣三級“最多跑一次”事項實現100%全覆蓋,滿意率95.6%。

  在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撬動各領域改革的同時,浙江還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推進新一輪對外開放。

  這是浙江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集裝箱碼頭(2017年5月9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站在寧波舟山港碼頭上,面朝煙波浩渺的大海,巨輪進出,汽笛聲聲。這座東方大港的貨物吞吐量,已連續10年居世界第1位。現在一天的貨物吞吐量,超過了改革開放之初一年的量。

  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義新歐”中歐班列、全域全方位推進長三角高品質一體化發展、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成功舉辦……浙江在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大路上越走越寬。

  多元市場的開拓、平臺能級的提升,讓浙江出口保持了良好的態勢: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長6.6%,佔全國份額13.2%。

  70載拼搏奮進,浙江正成為全國體制最活、開放程度最高、經濟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

  一艘貨輪停靠在浙江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集裝箱碼頭(2018年6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八八戰略”的省域實踐推動浙江高品質發展

  發展從來都沒有一帆風順,歷史總是在螺旋式上升。

  本世紀初,浙江進入經濟增速最快時期,也率先遇到“成長的煩惱”:生態環境問題突出、增長方式粗放、社會發展相對滯後……

  2003年7月,浙江省委提出了面向未來進一步發揮八個方面優勢、推進八個方面舉措的“八八戰略”。歷屆省委一任接著一任幹,接續奮鬥,持續推進“八八戰略”在浙江的生動實踐。

  這是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6月23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高品質建設美麗浙江,為美麗中國提供鮮活樣板。

  地處浙西南山區的慶元縣,綿綿群山的最高峰被稱作百山祖。

  “生態環境以前被看作負擔,現在是生産力。”浙江百山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星麗説,因為環境品質上乘,企業潔凈車間過濾漂浮物、微生物的成本,每年能節省超過10萬元。

  美麗生態變身“經濟要素”,環境改善激發資源價值……從麗水到浙江,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在探索中逐漸清晰。

  這是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萬山鄉(7月25日無人機拍攝)。萬山鄉通過綜合整治,全面提升鄉村環境。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蹄疾步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造就萬千美麗鄉村,全域“大花園”建設讓浙江景美人和。2019年6月,聯合國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在杭州舉辦。

  美麗生態帶來美麗經濟,美麗經濟造就美好生活。

  田間地頭上萬座文化禮堂,讓農民既“身有所棲”,也能“心有所寄”;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實證5000多年中華文明;“最美現象”從個體變為群像,從盆景變成風景。

  位于杭州未來科技城的人工智慧小鎮展廳展示入駐的創新型企業的高科技産品(6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互聯網經濟、數字經濟為高品質發展賦能。

  在杭州,出臺一係列科技新政、人才新政、投資新政,提升浙江大學,建設之江實驗室,成立西湖大學,內生動力持續增強。

  在紹興,魯迅筆下少年閏土守護的那片西瓜地裏,長出了一家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浙江閏土股份有限公司。步入車間,“5G+工業互聯網”悄然帶來變革:數據時延壓縮至15毫秒,車間DCS控制係統數據實時採集,故障排障時間節省52%……

  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8年,浙江規上工業勞動生産率從每人平均16.78萬元,提高至每人平均22.5萬元。

  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説,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正加快浙江傳統産業和塊狀經濟不斷改造提升。

  浙江還實施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千億級企業的“雄鷹行動”,幫扶優質中小企業、培育隱形冠軍和單項冠軍的“雛鷹行動”,促進企業轉型升級、鳳凰涅槃的“鳳凰行動”。“三鷹”展翅高飛,為高品質發展打造新引擎,注入新動能。

  在浙江楓橋鎮信訪代辦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調解一起糾紛事項(4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社會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建設持續推進。

  在浙江省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幹部手中,都有3份報表。除了“經濟報表”“生態報表”,還有“平安報表”。

  上世紀60年代源于浙江的“楓橋經驗”,已逐漸走向全國。浙江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設,順應了百姓對安居樂業的期盼。

  錢塘潮起,潮峰奔涌,新中國70華誕日益臨近。每年此季,江畔總有萬千“趕潮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走過風雨兼程、砥礪奮進70載的之江兩岸“趕潮人”,正以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姿態,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浙江篇章!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初心似錦照紅船 之江潮起再揚帆——浙江續寫70載砥礪奮進壯麗篇章-新華網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5112488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