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天工人巧日爭新——“今日之中國”係列述評之四
2019-05-29 15:33:5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北京5月29日電 題:天工人巧日爭新——“今日之中國”係列述評之四

  新華社記者陳煒偉、姜琳

  面對風險挑戰,辦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有力的應對。

  放眼今日之中國,創新發展的熱潮方興未艾。接續換擋的發展動能、迭代成長的科技變革、蓬勃興旺的創業創新,展現“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十足韌性,盡顯“天工人巧日爭新”的充沛活力。

(圖文互動)(1)天工人巧日爭新——“今日之中國”係列述評之四

  在位于深圳的比亞迪總部,“雲軌”列車在運作調試中(2018年11月30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創新中國,釋放發展的源源動力

  “每次來到中國,這個國家總以創造力和企業家精神讓我備受鼓舞。”寶馬集團董事長科魯格曾感慨地説,有一次在北京用餐結束時想用信用卡結賬,沒想到中國同事已經用智能手機付了款。

  “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創新將推動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科魯格表示。

  不只是科魯格,今天每一位來中國的客人,僅從“手機支付”“共用單車”“快遞外賣”等衣食住行的日常片段,就能深切感受這裏的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創新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也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從“東方紅”衛星到“天宮”遊太空,從國産航母下水到“蛟龍”深海探秘,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中國創新實力持續躍升。

  今日中國,已經步入科技創新的快速軌道,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大國。

  “日日開花日日新。”單以今年5月份作為切口看,非洲豬瘟疫苗研制取得階段性成果,又一顆北鬥二號衛星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新發現證實月幔成分,“重型燃氣輪機”自主研制取得突破……中國科技創新可謂日新月異、碩果累累。

  經過多年深耕厚植與艱苦拼搏,中國科技産出實現大幅跨越,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叫得響、數得著的重大成果,中國創新的活力持續迸發,向著新高度奮力躍升。

  今日中國,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創新已成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能。

(圖文互動)(2)天工人巧日爭新——“今日之中國”係列述評之四

福清核電5號機組工程人員在核島內的主控室裏觀看調試數據(2019年4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當今世界,已進入資訊時代。中國不僅在國産大飛機、高速鐵路、三代核電、新能源汽車等具有戰略意義的領域搶佔了制高點,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也得到迅速提升。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在人工智慧研究領域的論文總數幾年前就已經超過美國。

  當信息技術與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和中等收入群體相結合,由此産生的共用經濟、平臺經濟興起之快、規模之大、影響之深,令世界矚目。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總量超過31萬億元,佔GDP比重達到34.8%。

  今日中國,創新已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研發隊伍,發明專利申請量已連續8年居世界首位。在18.1萬家高新技術企業與13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基礎上,還造就了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和跨國公司。

(圖文互動)(3)天工人巧日爭新——“今日之中國”係列述評之四

  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C919試飛團隊一名機務人員引導C919客機101架機駛出機庫(2019年1月31日攝)。 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按照美國專利數據公司的報告,在美國專利商標局授予專利總量下降的情況下,中國是2018年全球唯一一個在美國獲得企業技術專利數量增加的國家。中國公司獲得超過12500項美國專利,華為、京東方進入全球前20強。

  創新發展的中國,活力盡顯,後勁充足。這,正是“中國號”巨輪無懼風高浪急的底氣所在。

  活力中國,譜寫“第一動力”樂章

  一個月前,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150多個國家和90多個國際組織的近5000名外賓應約而來。

  5個月後,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拉開帷幕。目前,企業展招展吸引了超過250家世界500強和龍頭企業參加,不少展區“一位難求”。

  海納百川,氣象日新。今日之中國,正前所未有地涌動著活力。

  這活力,源于頂層設計的理念制度創新。

  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發布的《2018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第17位,首次躋身全球創新指數20強。

  創新能力的躍升,來自發展理念的指引。

  “不創新就要落後,創新慢了也要落後”“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創新置于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加強頂層設計,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今日之中國,創新已蔚然成風。

(圖文互動)(6)天工人巧日爭新——“今日之中國”係列述評之四

參觀者在2019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上觀看智能手表(2019年5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近2萬億元,投入強度為2.18%,已經超過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水準。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援引專家觀點評價説,創業人才加上中國政府的支援等將繼續把創新的車輪向東傾斜到中國。

  這活力,源于持續增強的企業內生動力。

  上交所數據顯示,2018年,滬市實體類公司研發投入3900億元,同比增長21%;中企聯數據表明,去年中國企業500強研發投入較2010年增長了1.66倍。數據背後,我國企業對研發創新的重視清晰可見。

  企業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在新一輪産業技術變革和經濟轉型升級潮流下,我國著力優化創業創新環境,推動企業成為創新主體。

  作為整體退出鋼鐵主業的千萬噸級鋼廠,濟鋼已“無鋼”。通過加快自身的綠色轉型,濟鋼在探索創業孵化、物流運作、建築垃圾回收再利用中獲得了新生。

  從“要我創新”,到“我要創新”。在時代變革中,中國企業更具憂患意識,生存壯大中一個共識更加凝聚: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這活力,源于充分激發的創業創新熱情。

  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近日閉幕,為期一周的科技嘉年華吸引了超過3.1億人次參與其中,大眾對于科技和創新的熱情可見一斑。

  日本《經濟學人》周刊近日刊登的文章觀察到,受政策激勵的影響,中國迎來了創業熱潮。每天平均新登記注冊的企業數從2013年的6900家增至2018年的1.84萬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在塑造中國發展新優勢。”

  除此之外,中國還擁有9100萬科技工作者、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再配合近14億人的大市場,供需兩端的合力正為中國創新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機遇中國,主動作為邁向新境界

  沒有創新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因創新而變的中國,尤需厚植創新土壤。

  在搶抓機遇中釋放創新活力——

  幾天前,我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經過近三年的技術攻關,課題團隊成功突破高速磁浮係列關鍵核心技術。

(圖文互動)(4)天工人巧日爭新——“今日之中國”係列述評之四

人們在青島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下線儀式上參觀(2019年5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攻關核心技術、加強原始創新,是決定未來中國創新走向的‘關鍵之舉’。”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説。

  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發展則迎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同國內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

  時移勢易,機遇依然在我。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大趨勢下,我們既面臨著差距和挑戰,更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唯有只爭朝夕、搶抓機遇,才能讓歷史性交匯期産生同頻共振。

  在改革中激發創新活力——

  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關鍵是向改革要動力。

  四川省選擇部分高校試點,賦予科研人員一定比例的職務發明所有權,通過“先確權,後轉化”,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河南洛陽軸承研究所佔股注冊公司快速推進智慧財産權産業化,累計轉讓、許可專利及相關技術99件,收入超過1億元。

  國家智慧財産權局此前發布的典型案例,展現了保護智慧財産權、促進創新成果轉化的生動實踐。

(圖文互動)(5)天工人巧日爭新——“今日之中國”係列述評之四

  在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北京主場活動中,觀眾參觀類人型商用服務機器人表演(2019年5月21日攝)。 新華社發(任超 攝)

  創新決勝未來,改革關乎國運。

  建立完善的産權保護制度,創造平等競爭的良好環境,鼓勵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面向未來,更要通過改革創新的辦法疏通堵點、疏解痛點、攻克難點,為創新松綁、為創業加油、為創造助力。

  在開放中培育創新活力——

  參會國家從29個增加到59個,參會世界500強企業從15個增加到39個,2019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近日舉行,全球大數據業界精英會聚貴陽,共商産業發展與合作機遇。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

  這些年來,中國始終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不僅推動自身進步,更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貢獻。

  共贏折射創新之道。中國人民深諳創新不是“閉門造車”,始終秉持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的理念。

  “積體電路産業是高度國際化的産業,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立發展。”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説,我國將對內外資一視同仁,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與全球積體電路産業界共同分享中國市場帶來的發展機遇。

  洞察大變局,方成大格局。形勢越復雜,定力越可貴。

  今日之中國,順應時代潮流,匯聚億萬人民的聰明才智,必將以“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磅薄力量,打造一個活力無限的創新中國。

  新聞連結:

  柳暗花明又一村——“今日之中國”係列述評之三

  屹然砥柱立中流——“今日之中國”係列述評之二

  大江奔流天地寬——“今日之中國”係列述評之一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天工人巧日爭新——“今日之中國”係列述評之四-新華網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81124557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