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試飛員“姐妹花”的使命傳承
2019-05-03 18:20:3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西安5月3日電 題:試飛員“姐妹花”的使命傳承

  新華社記者毛海峰、付瑞霞

(圖文互動)(1)試飛員“姐妹花”的使命傳承

  試飛英雄黃炳新(左一)在航空工業試飛中心功勳園內向試飛員高衛東(左二)、王彬(右二)、蔣丹丹講述試飛前輩的故事(3月28日攝)。 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沒有好的心理素質,當不了一個好的試飛員。”今年71歲的黃炳新是我國著名的試飛英雄,是殲8Ⅱ、中國“飛豹”的首席試飛員。

  “五四”青年節前,記者來到航空工業試飛中心採訪,恰好碰上黃炳新給目前我國唯一的一對年輕女試飛蔣丹丹、王彬講試飛員的歷史傳承。

  出生于1989年的河南姑娘蔣丹丹,中等身材,是我國首位民機女試飛員。比她小一歲的新疆姑娘王彬,身高1米78,比很多男試飛員都高,是我國首位直升機女試飛員。兩位姑娘都穿著飛行制服,長發綁成高馬尾,娟秀的臉龐,顯得英姿颯爽。

  “好的試飛員苗子得有好的技術,有過人的膽量。”黃炳新説,“當空中發生問題時,得沉著冷靜才能妥善解決問題。”

(圖文互動)(3)試飛員“姐妹花”的使命傳承

試飛員蔣丹丹(左)與同事在辦公室等待進行試飛任務(3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蔣丹丹、王彬是近年加入試飛員隊伍的,空中實踐經驗對她們來説異常重要。

  “在所有的試飛中,我最沒有把握的一次是首次試飛‘飛豹’。”黃炳新説,“‘飛豹’首次升空後不久,飛機就在空中跳起秧歌來,座艙裏的高度表和速度表亂轉,無法判斷飛機高度、速度,我只能憑感覺一點一點飛回機場。當飛機落地後,儀表板上三分之二的儀表連著五色導線全都震落下來。”

  蔣丹丹、王彬在一旁聽得非常認真。試飛是在真實飛行條件下對飛行器進行科學研究的飛行試驗,是航空工業設計、制造、試飛三個環節中公認的高風險環節。老試飛員的心得體驗是所有年輕試飛員的寶貴財富。

  “文化水準也非常重要,水準越高,越容易理解新機型的性能。”黃炳新在上世紀90年代當過中國試飛員學院院長。那是亞洲第一所培養試飛員的學院,畢業生除了掌握試飛駕駛技術外,還得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嫺熟的外語。

  蔣丹丹是西北工業大學電子資訊係碩士畢業生,王彬畢業于南京航空大學電子電氣係。這對試飛員“姐妹花”的英語都説得非常溜。

(圖文互動)(2)試飛員“姐妹花”的使命傳承

試飛員王彬(左)與蔣丹丹在中國試飛員學院內(3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在所有試飛員素質中,最重要的還是對試飛這個事業的熱愛。”黃炳新帶著蔣丹丹、王彬來到試飛中心的功勳飛行園內,這裏有我國試飛過的各種飛機,包括黃炳新試飛過的殲8Ⅱ和“飛豹”飛機。

  老人注視著飛機好久,兩位年輕的女試飛員也靜靜地佇立在一旁。他們的年齡差距超過了40歲,但是對試飛事業的熱愛和執著都是一樣的。

  作為民機首位女試飛員,蔣丹丹已參加過多次國産大飛機C919的試飛工作。她告訴記者:“我覺得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比起之前的試飛前輩們,我一參加工作就能參與到國産大飛機的試飛研制中。這是所有中國航空人的一個美好時代。”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試飛員“姐妹花”的使命傳承-新華網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811244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