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嚴苛要求”困難戶也是一種偏見
2019-01-31 09:21:14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網友挑刺的精神無可厚非,但那種“我過得還不如貧困戶”的調侃,看上去是叫苦,其實卻是一種優越感的表現。

  網絡時代,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想靠作秀來欺騙人們感情的,最終都會露餡,這是科技為時代帶來的進步。

  但是,這種來自網友的“凝視”,有時候也有值得反思的偏見。上海浦東新區三林鎮最近就發生過一起這樣的事件。鎮政府網站上發布的走訪困難戶的新聞,竟然出現了“價值30萬的鋼琴”,而有的困難戶家裏竟然還有“豪華水晶燈”和紅木家具。不少網友瞬間“炸裂”,驚呼自己生活還不如“困難戶”。

  三林鎮政府的工作人員趕緊刪除了微信公號上的推文,並且宣布進行調查。最終事實是這樣的:兒童彈的並不是德國原裝進口的38萬元鋼琴,而是一架二手雅馬哈鋼琴。住戶買鋼琴,是為了治療孩子的罕見病,而照片所拍攝的,就是小朋友為了“感謝”進行演奏的畫面。至于豪華水晶燈,實際價格只有1900元。

  我們還是必須得為網友挑刺的精神點讚,不管是“扶貧”還是“公益”,這樣的監督都是好事,可以幫助把事情做得更好。鎮政府詳細的調查也值得肯定,這是公信力和責任感的體現。

  鎮政府公布的資訊中還有一個細節,家裏有鋼琴和吊燈的“困難戶”,都是因病造成的“困難”。換句話説,此前他們還是有買得起1900元吊燈和5000元二手鋼琴的實力,只不過因為家人昂貴的治療費用,才到了需要幫扶的境地。

  這樣的解釋背後其實有一種苦心。因為在調查結果公布後,仍然有不少網友認為1900元的吊燈和雙開門冰箱太過奢侈,似乎困難戶必須把吊燈摘下來,換成那種簡陋的電燈泡才更符合“身份”。

  這是一種值得探討的情緒。不同地方的人對“困難”可能有著不同的感受。上海浦東新區是中國最發達的地方之一,他們的“困難戶”能夠使用雙開門冰箱,不是什麼離奇的事情。並不是每個地方的“困難戶”都會像偏遠的山區一樣,沒有電,飲水困難,衣衫襤褸,食不果腹——這種對困難生活的想像,很多是建構在誇張的文學作品之上,即便是在農村,也未必是普遍現象。

  相同的思維,在前幾天引起討論的《啥是佩奇》的短片中也有所表現。短片的制作方首先就假定了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村老年人的人設,假定農村老人必然是不知道小豬佩奇的。其實,即便是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不知道小豬佩奇的老年人甚至中年人也大有人在。

  對政府的扶貧工作進行挑刺,不僅是有價值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我們是以這種目光來打量“困難戶”和“農村”,就出現了心理偏差。“我過得還不如困難戶”看上去是叫苦,其實卻是一種優越感的表現。

  這樣的觀念,其實是在要求“困難戶”或者窮人必須做出符合他們身份的事情——就像前兩年出現的新聞一樣,拿助學金的大學生,不能穿像樣的運動鞋,不能去網吧,甚至不能戀愛,否則就會被同學們指責。這樣的指責,其實是把經濟層面的困難,上升為某種道德缺失。這不是幫助,而是想固化他們的處境——讓他們永遠處于被同情的可憐境地。(錢小凡)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潔瓊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首都70年影像記憶
首都70年影像記憶
喜慶迎佳節
喜慶迎佳節
山東日照:手工制作“過門箋”
山東日照:手工制作“過門箋”
春節臨近年味濃
春節臨近年味濃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4861124067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