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探索式教育重在培養孩子探究世界的方法和興趣
2017-10-14 20:44:47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葉含勇 王銘禹)研究蘇軾需要什麼“姿勢”?近日,北京清華附小六年級學生用大數據分析蘇軾“心情曲線”“朋友圈”“旅遊價值”的事情直接刷爆了朋友圈,網友直呼小朋友們“後生可畏”。

  “學校否借名人炒作”“是否揠苗助長”“是否主要由老師家長捉刀”“模式是否可以復制”……在收獲點讚“10萬+”的同時,相關探索也引來一些質疑,一場關于探究式教育到底怎麼操作的討論,也線上上線下引起關注。

  蘇軾只是該校師生“研讀”的眾多名人之一,魯迅等名家都被納入其中。該校負責人表示,老師要有推動學習方式轉變的激情和使命,努力培養孩子探究世界的興趣和方法。

  實際上,這種課題研究式教學在一些國家已是常態。一般由老師布置課題,學生以小組形式分工合作,最終形成研究報告,學校和父母在其中主要起輔助作用。這類作業通常沒有標準答案,旨在以最大限度鼓勵學生培養發散性思維。

  近年來,這種探究式教育在國內一些地方陸續有探索。除了“大開腦洞”啟迪智慧,清華附小的探索還有一個意外收獲,就是孩子們不用再死記硬背,而是以他們最樂于接受的方式,切身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不過,也有教育專家指出,借助紛繁復雜的數據統計、分析、歸納,耗費眾多的人力、物力來出一份研究報告,這種培養方式看似“高大上”,但以小孩子的水準很難承接這樣的挑戰,實則是考驗老師和家長的支撐配合能力。

  對此,清華附小校方認為,作為清華教職員工的子弟學校,家長支援孩子完成這份報告並不難,但報告主要內容確為學生個人完成,他們早在今年春天就已經開始研究。初稿出來後,下一步還將進行小組討論、再次修改、答辯等環節。

  探究式教育到底怎麼操作?綜合相關討論,其實就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探究世界的方法和興趣,研究對象不一定要“高大上”,研究成果不一定要“有所成”,只要能讓孩子開闊視野、啟迪思維、收獲快樂就行,切忌急功近利,將素質教育探索帶入應試教育的窠臼。

+1
【糾錯】 責任編輯: 薛濤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杭州一高中推“刷臉吃飯”
杭州一高中推“刷臉吃飯”
2017級大熊貓寶寶集體亮相
2017級大熊貓寶寶集體亮相
“龍蝦盛宴”亮相南京
“龍蝦盛宴”亮相南京
探訪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
探訪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301121803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