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打好三張牌 讓中國“新”經濟“飛得更高”
2017-09-26 18:32:43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9月26日電 題:打好三張牌 讓中國“新”經濟“飛得更高”

  新華社記者何欣榮

  “新”經濟的“中國故事”,其實才剛剛開始。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供給側改革等政策深入推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加速落地,新的産業、業態和模式還在不斷孕育、生長和壯大。未知遠大于已知,“新”經濟未來空間無限。

  只要政府在監管、服務和扶持等方面政策得力、引導得當,“新”經濟最終將幫助中國完成新舊動能的轉換,實現經濟長期平穩發展。

  從互聯網到人工智慧 中國經濟不斷迎來“新”風口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是近兩年中國“新”經濟蓬勃發展的一大動力。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説,由于政府對新事物採取了審慎監管的態度,中國的創業環境持續改善。但與此同時,市場環境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最明顯的就是互聯網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創新創業需要新的動能和動力。

  這個新的動能,李彥宏認為是人工智慧。“如果説互聯網是前菜的話,人工智慧就是主菜。互聯網提高了人與人的溝通效率,而人工智慧會讓人與萬物之間無障礙地進行溝通;互聯網改變的是人們的消費習慣,而人工智慧除了進一步改變消費,還會改變生産制造,也就是改變供給端。”

  在交通、醫療和制造業等諸多領域,中國的人工智慧産業開始嶄露頭角:

  在廣東,阿裏雲聯合地方政府主辦航空大數據創新大賽,用人工智慧為廣州白雲機場內運轉的1000架飛機提供安全的秒級停機位分配,推動滑道衝突率降低37%,幫助17%的乘客不用再坐巡回巴士。

  在北京,北京工業大學的一些學生利用百度的深度學習平臺,開發了一臺桃子的“分揀器”。對于大的、小的,品質好的、品質不好的桃子,可以自動進行分揀。這樣機器視覺就能代替人的眼睛來進行工作。

  在上海,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始引入機器人助手參與診治過程。醫生們在臨床應用時,只需輸入患者的手術、病理、治療過程、復發轉移等資訊,機器人助手就能通過300種以上醫學期刊、250本以上醫學書籍、1500萬頁論文的篩選,列出符合當前條件的數個治療方案。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澄説,當信息技術、人工智慧與中國龐大的制造業相結合時,可以想像其産生的巨大推力。科學家們預測,到2030年我國每萬名産業工人所擁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將從目前的49臺增長到300臺左右。在農村,無人拖拉機、農用無人機、收割機器人將成為新一代“農民”;全社會普及使用形形色色的服務機器人,翻譯、客服、交易、司機等都將有人工智慧介入……

  打好三張牌 “新”經濟的身影更加輕盈

  “新”經濟的迅猛發展,得益于科技創新的驅動,但也離不開政府的呵護和引導。隨著“新”經濟發展壯大,由生力軍逐漸變成主力軍,政府的政策也要因時而變。

  ——創新監管理念:“新”經濟對很多傳統行業産生了巨大衝擊,也給社會治理帶來了困擾。以共用單車為例,市民在享受“最後一公里”出行便利的同時,城市管理者卻為其亂停亂放而頭疼不已。

  同濟大學特聘教授諸大建認為,對共用經濟的監管並不一定完全來自政府,它可以包括多種形式:以“單車獵人”為代表的消費者監管,以共用單車企業聯盟為代表的行業自律管理,以政府管平臺、平臺管運營為特點的準政府管理。

  ——改進服務方式:“新”經濟催生了大批新職業,吸納了大量就業人口。與以往相比,新經濟的就業形態發生了巨大變化:工作任務碎片化,勞動時間不固定;勞動關係多樣化,平臺和員工之間已不是傳統的雇傭關係,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目前提供的職業培訓、統計監測和社會保障等服務,已不能適應新經濟發展的需求。阿裏研究院就業研究負責人郝建彬認為,當前政府要做好數字經濟下新就業形態的頂層設計,推動從工業經濟下“千人一面”,向數字經濟下“千人千面”轉變。比如,對“新就業”進行界定,完善統計標準體係。

  ——升級扶持模式:在某些“新”經濟業態成長早期,政府會給予一定的支援和幫助,而不是完全放手不管。但這些扶持手段,並不是簡單的撥錢給物,而需要適應市場化的環境。

  “比如説,快遞已成為大多數市民需要的服務,但快遞網點在市中心安家又比較難。”上海郵政管理局副局長余洪偉説,地方政府可以考慮在社區的配套公共服務設施規劃中,給快遞預留一定的空間。

  融資難、融資貴,是很多“新”經濟業態成長初期面臨的煩惱。“這就需要政府加快社會信用體係建設,探索建立大數據徵信下的信用貸款等創業融資扶持體係。”上海社科院研究員石良平表示。

  推動雙向交流 “新”經濟正融入全球惠及世界

  高鐵、支付寶、共用單車和網購——今年年中,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

  “我們正計劃把以色列的研究人員,帶到中國來從事創新創業。”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的中以創新中心,董事會顧問阮項告訴記者。

  在阮項看來,中國的“新”經濟發展絕不是埋頭拉車,而要善于眼光向外、交流合作。引進來的同時,中國“新”經濟也積極走出去。尤其是一些在中國發展成熟的新經濟業態,借助“一帶一路”等倡議,正在向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復制推廣。

  今年上半年,印度移動支付巨頭PAYTM宣布用戶數達到2.2億,躍升為全球第三大電子錢包。PAYTM復制的對象,就是中國的支付寶。

  “中國領先世界的移動支付技術,給不少金融欠發達的國家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李揚指出。

  印度版支付寶、摩拜單車走進新加坡、網絡文學走紅北美、深圳智能手機品牌暢銷非洲……中國“新”經濟正在收獲世界的掌聲。

  打開中國“新”經濟“密碼”

  中國“新”經濟圖景

+1
【糾錯】 責任編輯: 潘子荻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共用經濟”連接你我
“共用經濟”連接你我
“火力-2017·青銅峽” 站在怒吼的火炮背後有多震撼?
“火力-2017·青銅峽” 站在怒吼的火炮背後有多震撼?
故宮賞鹿
故宮賞鹿
蓬勃發展的交通“大動脈”
蓬勃發展的交通“大動脈”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24031121728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