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一帶一路”情緣:伊克拉姆家族的“北京故事”
2017-04-24 19:41:33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4月24日新媒體專電  題:“一帶一路”情緣:伊克拉姆家族的“北京故事”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李斌 魏夢佳

  春日的北京繁花似錦。在北理工的校園裏,一位30歲、濃眉深眸、長發飄逸、一襲黑呢大衣配上一條牡丹花粉紫色圍巾的姑娘,格外引人注目。

  這位姑娘叫扎維利亞,她性格開朗,中文流利,來自巴基斯坦。

  上世紀70年代,一個名叫伊克拉姆的巴基斯坦年輕人,滿懷憧憬來到北京,成為巴基斯坦第一批赴中國學習的留學生,從此與中國結下一生的情緣。這位伊克拉姆,就是扎維利亞的爸爸。

  本世紀初,伊克拉姆將自己的6個親人先後送往北京高校讀書,其中5人就讀北京理工大學。讓他感到自豪的是,孩子們在中國留學都成績優異,取得了碩士或博士學位。而北京,也成了這一家巴基斯坦人的“第二故鄉”。

  “中國安定的環境、中巴傳統友誼,都是我們喜歡中國的理由”

  1974年至1979年,伊克拉姆先後在北京語言大學、天津大學學習中文及無線電技術,之後回國就業,成為一名工程師。之後近30年,伊克拉姆都致力于中巴合作項目。2005年,受公司派遣,他再次來到中國,就讀北理工自動化學院並順利獲得博士學位。

  伊克拉姆對中國的特殊感情,也影響到了家人。留學期間,他曾帶領全家人來中國旅行並參觀北理工。學成歸國後,他就幫助子女們申請中國政府獎學金,送他們到北理工讀書。

  “中國安定的環境、中巴傳統友誼,都是我們喜歡中國的理由。”多年後,再次回母校、已胡須花白的伊克拉姆老人這樣向學校講起當初的決定。

  “爸爸覺得中巴關係特別好,地域相鄰、文化相近,很安全。”扎維利亞説,“我們小時候也看中國的照片、聽他講中國的故事,也很想去看看。”

  扎維利亞的姐姐瑪麗亞最早沿著父親的足跡來中國學習。她2005年來北京學習漢語,之後就讀于北理工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並獲得了碩士、博士學位。

  2008年,扎維利亞也來到中國,她先在天津大學讀了一年漢語,2009年至今,一直在北理工攻讀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習,今年6月,她即將博士畢業。

  跟姐妹倆同時,瑪麗亞的丈夫瓦黑德、扎維利亞的丈夫哈瑪德也來到北理工,學習資訊與通信工程,幾年後分別獲得博士和碩士學位。2009年,弟弟阿瑪爾又來到北理工讀書,今年3月,他剛剛獲得了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學位。

  “這是一段我將銘記終身的學習經歷”

  伊克拉姆家族成員們在學業上取得的累累碩果,離不開自身的艱辛努力和中國師生的熱心幫助。

  説起剛來中國時的種種不適應,扎維利亞不住地搖頭:“那時我完全不會説中文,上課時都不知道老師在説什麼,完全聽不懂,跟同學們也都沒法交流。”就這麼天天聽、天天練,慢慢地,她發現能聽懂了,對漢語也有了濃厚興趣。

  而北理工師生的無私幫助,也讓她們感到了異國的溫暖。扎維利亞滿懷深情地説起,讀碩期間,她跟一位老師比劃著説聽不懂講課,且PPT都是中文,沒想到第二天,這位老師就專門為她一個人做了英文的PPT,考試時也讓她自由選擇中文或英文考試,這讓她感動得不行。

  “正如父親所説,中國人都樂于助人。”瑪麗亞記得,上學時老師都很關照她,為她修改論文,指導課題,幫助她解決各種問題,同學也會經常過來幫她溫習課程,一起討論。

  閒暇時,姐妹倆最喜歡去逛頤和園、天壇等北京公園,到前門、王府井等熱鬧的地方購物,最喜歡吃的是餃子和宮保雞丁。扎維利亞説,她雖然聽不太懂但“特別喜歡”京劇,“我們都特別喜歡北京,呆了很多年,都習慣了”。

  因為有在中國留學的經歷,今年3月起,瑪麗亞成為北京印刷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客座教授,每天都忙碌地為外國留學生們教授管理學方面的課程。去年9月,她丈夫瓦黑德受聘于這所學校擔任教職。夫妻倆現在以校為家,每天課程排得滿滿當當,還不時為學校接洽前來交流的外國學者。

  而哈瑪德也在北京一家外企找到工作,從事汽車電子設備研發。28歲的阿瑪爾因成績優異獲得北京一家航空公司青睞,即將從事無人機方面的研發工作。

  阿瑪爾興奮地説,去年在北京語言大學學了中文的妹妹賀芷蘭現在也成了巴基斯坦國立現代語言大學的一名中文老師。這個月底,另一個妹妹阿米娜也會來北京學習漢語及專業技術。

  “希望成為中巴交流合作的橋梁”

  如今,扎維利亞最大的心願,就是在她所熟悉、熱愛的北京找份好工作,跟丈夫一起在北京生活。讓她高興的是,今年初,中國允許優秀外籍高校畢業生在華就業,中國的對外政策正變得更加開放和寬鬆。這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到中國學習生活。

  “過去,很多巴基斯坦人都喜歡學阿拉伯語、法語和德語,但現在,他們都想學漢語,到中國來學習、跟中國人合作,許多大學甚至小學都有中文班。”瑪麗亞對此深有感觸,“這些年因為中國蓬勃發展,許多外國學生都希望到中國留學,越來越多人獲得了中國政府獎學金,我們全家人就是受益者。”

  根據教育部數據,2016年在華外國留學人員數量已達44萬多名,來自全球205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已成為亞洲重要的留學目的國。去年,北理工留學生總數近2000人,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人數達800多人。

  根據規劃,中國還將擴大中國政府獎學金資助規模,設立“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每年資助1萬名沿線國家新生來華學習或研修。

  而正在建設中的中巴經濟走廊也讓扎維利亞和家人格外期待。她們説,一直以來,最困擾巴基斯坦的就是能源問題,很多城市缺電,即使是在首都伊斯蘭堡,有時也會一天停電5個小時,很多家庭都用小型發電機,“生活很麻煩”。隨著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在家鄉一些地方已啟動了太陽能、風力發電等項目,缺電問題正得到緩解。許多當地人還參與到公路、鐵路等建設項目中,交通狀況正得到改善。

  “中巴友誼源遠流長,我們都相信,隨著中巴經濟走廊一係列項目實施,巴基斯坦人的生活將會得到改善。”瑪麗亞表示,“我們在能源、交通、經濟、文化等各領域交流合作也將更加緊密,這將使兩國人民受益。”

  在扎維利亞看來,未來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將需要大量技術人才,這將為許多和她一樣在中國受過教育、懂漢語和專業技能的巴基斯坦留學生帶來難得機遇。“我希望自己能在其中發揮才能,更好地發展,成為中巴交流合作的橋梁。”(參與採寫:鄭逢燕)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相關新聞
  • “一帶一路”推動滬港拼船出海、整體發力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與香港貿發局21日在此間代表滬港雙方簽署深化合作框架協議,決定“拼船出海、整體發力”,共同圍繞“一帶一路”建設,拓展滬港合作新領域、新模式、新機遇。
    2017-04-21 22:10:20
  • “一帶一路”助力非洲經濟起飛
    中國公司承建的一家水泥廠日前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點火儀式,埃塞總理海爾馬利亞姆出席儀式並稱讚中國公司為提升埃塞水泥産能作出貢獻。
    2017-04-21 13:51:52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裏的蘇式園林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裏的蘇式園林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溫哥華舉行樂高積木展
    溫哥華舉行樂高積木展
    福建湄洲灣北岸崛起港口群
    福建湄洲灣北岸崛起港口群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271120866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