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李成貴委員:推進城鄉市場融合盤活農村沉睡資産
2017-03-10 08:25:24 來源: 農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農村和城市的財富差距不僅僅反映在收入差距上,最重要的是財産差距,因為城市的資産流動、增值要快得多。而農村的財富蘊藏在資源和土地中,如何為這些資源賦權,如何盤活沉睡的資産,如何實現資産的流動增值,這是農村改革的核心問題,也是農業農村新動能的來源。”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李成貴長期從事農村發展理論與政策研究,也致力于為推動相關農村改革建言獻策。

  而在李成貴看來,農村最值錢的就是獨特的自然資源。“城市的財富越積累,人們生活水準越高,對美好環境的向往就越強烈,農村的環境就越值錢。”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2016年我國國內旅遊達到44.4億人次,30%是去鄉村旅遊,旅遊收入達4000億元以上,帶動就業4000萬人,許多農民吃上了“旅遊飯”。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提出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和諧觀念,也常常用來形容城鄉的融合發展。但是,李成貴認為,從經濟學角度看,城鄉仍然是割裂的,沒有實現要素的自由流通。“要真正實現城鄉融合,就要在資源賦權上要有所突破。資産要在大市場中進行價值交換,邊界越大才越能實現增值。”

  而在農村,資源的供需矛盾也十分突出。一方面,農村“空心化”帶來大量資源閒置,如房屋、宅基地、校舍、操場等,還包括一些建設用地;另一方面,農村發展觀光農業、休閒農業卻沒有建設用地,連個廁所、停車場都不能建。

  李成貴認為,農村“三塊地改革”對農民來説,紅利最明顯的就是建設用地入市,農民宅基地整理節約出來的建設用地可以入股、出租。“過去是低價徵地損害農民利益,現在允許入市,農民得利要高得多,這也為盤活資産帶來了契機。”

  為此,李成貴也提出兩種盤活資産的模式,“一種是近郊出租模式,比如在北京密雲縣幹峪溝村,農民把閒置住房統一起來,成立了住房合作社,引入商業資本,跟公司一起來經營,租給城裏人,效益很可觀。”

  “另一種是遠郊土地置換模式,就是地票,也就是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經過復墾並經過土地管理部門嚴格驗收後所産生的指標。企業購得地票,可以納入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增加相同數量的城鎮建設用地。“地票相當于企業拿地的‘門檻’,在重慶的實踐看,交易價穩定在20萬元每畝,收益全部歸農民,極大實現了農民財産權利。”

  “土地增減掛鉤在某種程度上拓展了交易空間,過去城鄉一體化更多是靠政府推動,現在引入市場化機制,靠城鄉主體的融合,盤活了農村資産。”李成貴説道。(記者曹茸)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楠
新聞評論
    江西婺源迎來踏青潮
    江西婺源迎來踏青潮
    花卉預展拍“花模”
    花卉預展拍“花模”
    杭州西湖龍井茶零星開採
    杭州西湖龍井茶零星開採
    新一輪敘利亞問題日內瓦和談預計3月23日舉行
    新一輪敘利亞問題日內瓦和談預計3月23日舉行
    01016006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06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