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共有産權養老房拓寬了“老有所養”選擇
2017-12-23 08:31:17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共有産權養老房,能更好地滿足老人們在自家享受社會化養老的需求。

  日前,由北京市民政局和住建委共同試點推出的共有産權養老項目投入運營,該項目由養老企業與購房者分別擁有不同份額的産權。這也是全國首個共有産權的養老項目。

  與入住普通養老院不同的是,入住老人的房子有自己的産權證;養老企業與購房者按照5%和95%的比例共同持有房屋份額。另外,整個養老項目的百分之四十是公共服務部分,産權屬于養老服務企業。

  所謂的共有産權養老項目,實際上是對此前共有産權房的延伸探索:這番探索,滿足了很多老人在自家享受社會化養老的需求。

  眾所周知,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我國的養老基礎設施正面臨著巨大挑戰。2016年底,中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超過2.3億,佔總人口的16.7%,其中約4000萬人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失智老人。加上當下家庭呈現的小型化趨勢,獨生子女無法長期陪伴老人身邊的問題確實存在。

  耐人尋味的是,目前我國養老機構床位總數730萬張,據稱實際需求為1500萬張床位,可數據顯示,2014年末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床位空置率高達48%。

  空置率畸高,顯然不能簡單歸咎于老人和子女的面子問題,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當前“千院一面”的養老院模式,並不能滿足千萬老人的養老個性化需求。比如,有的老人習慣了養狗,可很多養老院都不允許;還比如,有的老人嫌在養老院是跟一堆陌生老頭老太太“群居”,很難解決精神上不孤獨的需求。

  也正是考慮到養老資源的不充分、不平衡,近年來,很多地方都開展過更個性化的養老模式探索。像此前西寧首次提出“實施租房入院養老”,採取“租金+個人承擔+政府兜底”的方式,老人在自願將本人房産交由政府對外租賃的基礎上,把所得收益作為個人入院養老支出的部分資金。但這仍是離家養老。

  而共有産權養老房,則能更好地滿足老人們居家養老及其他個性化的需求——這比住養老院更自由,老人也能更隨心和舒心。

  非但如此,讓房子可繼承,也比拿房子做養老服務的質押更能讓人接受。同時,此舉還能激活有支付能力的家庭通過購買共有産權養老項目,減少養老企業資金投入和緩解公共財政在養老方面的支付壓力,最終實現多贏的局面。

  從現代産權理論的視角看,産權中的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轉讓權,具有可分割性,對其使用權、轉讓權進行限制,能突出産權的專用性,也直接影響産權的價值。

  按照試點方案規定,共有産權養老項目對入住者有嚴格的限制,必須是60周歲及以上的老人才能居住;對于持有的共有産權份額,可以出租也可以轉讓,子女也可以繼承,但不管是轉讓還是出租,都必須保證入住的是60歲以上的老人。這樣一來,共有産權養老項目就具有了資産的專屬性,只服務于老年人,能有效與房地産項目區隔出來,防止地産炒作。

  因此,北京共有産權養老服務設施值得探索和鼓勵,完善後擴大試點范圍,或能為更多的“老有所養”提供多樣化選擇。(社論)

+1
【糾錯】 責任編輯: 年巍
相關新聞
  • “共有産權養老房”是“多贏房”
    購買者有産權,企業專注養老服務,“共有産權養老房”是“多贏房”,讓企業贏,讓市場贏,讓老人贏。
    2017-12-13 16:36:01
  • 共有産權房要發揮安居示范作用
    共有産權房涉及政策面、建設者和居住者等三個利益攸關方,如何平衡三方利益關係,特別是未來的入市利益分配中,可能面臨著物權分割的難題。
    2017-09-09 08:52:44
  • 共有産權房又賦予了大城市主動權
    越是難啃的骨頭,就越是要向改革要出路,向創新要辦法。可以看出,共有産權房又賦予了大城市主動權。對于其他城市來説,也不必灰心喪氣。
    2017-08-16 08:48:09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華麗“姜餅城”
華麗“姜餅城”
讀四庫全書 不負新年芳華
讀四庫全書 不負新年芳華
蘭鐵特警開展冬訓練兵活動
蘭鐵特警開展冬訓練兵活動
鄱陽湖畔漁民曬魚忙
鄱陽湖畔漁民曬魚忙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1112215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