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工業化和市場化讓黃河變清了
2017-09-27 08:30:32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黃河兩岸的採沙場每年要採走1億噸黃河沙,充當建築材料。古代的治黃者,恐怕打死都不會想到,黃河沙居然以這種方式減少。

  媒體報道,從托克托縣河口鎮到鄭州桃花峪,1200多公里的黃河中遊,已然一河清水,並且已經清了十幾年了。而歷史上有記載可查的“黃河清”最長的一次為1727年,黃河澄清2000余裏,只持續了20多天。

  黃河為什麼變清?這離不開市場經濟的偉大力量。

  中國的市場化改革大大推動了經濟發展,但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很多人認為,經濟發展犧牲了環境,而市場經濟對環境治理無能為力,所以要控制發展速度。另一些人認為,雖然經濟發展對環境有破壞作用,但可以先發展、再治理。

  實際上,這兩種觀點都不對。真實世界裏,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有些地方的環境狀況就已經得到巨大改善。

  在媒體的報道中,生態建設工程、氣候變化、水利工程、經濟社會發展是導致黃河泥沙銳減的重要原因。

  在黃河兩岸,有許多採沙場,專家估算這些採沙場每年要採走1億噸黃河沙,充當建築材料。古代的治黃者,恐怕打死都不會想到,他們束手無策的黃河沙,居然會以這種方式減少。

  黃河沙變廢為寶,一是因為經濟發展,人們對建材有更大的需求;二是由于工業的發展,挖掘河沙的成本大大下降、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20多年來,黃土高原生態治理成效卓著,正發生著由“局部好轉、整體惡化”向“整體好轉、局部良好發展”的歷史性轉變。

  發生這一巨變的最主要原因,是西北黃土高原的人們向其他地區遷徙,聚集到城市,黃土高原不再需要承受巨大的生態壓力,所以植被得到巨大的恢復。

  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2010年-2015年,中國是世界上凈增森林面積最多的國家,年均增加約1.55萬平方公里。

  也許有人會説,這是因為政府執行退耕還林政策的結果。的確,有這方面的因素,但若沒有市場化推動經濟發展,推動人們向城市聚集,退耕還林也是無法執行的。

  人們對工業化嘖有煩言,這是因為工業化集中在少數一些地方生産,對這些地方的環境的破壞非常明顯,很容易被人們看到。但是,在這些地方之外的更廣大的地方,環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但卻容易被人們忽略。比如説,黃河清了十幾年了,黃土高原的植被恢復,這是曠古所無的巨大環境改善,但大部分人並未在意。

  城市化也是能夠幫助人們改善環境的。比如,城市可以建設煤氣管道,比起人們散居農村燒柴燒煤,顯然大大改善了環境;可以集中處理垃圾,促進了衛生條件的提升。但人們常常只看到城市的擴張佔用耕地良田,卻沒有看到,在廣大的農村,無數荒山恢復了綠色。

  工業化、城市化默默地改善著環境,它們帶來的改善,往往被城市裏的人忽視。

  當然,現在我國環境狀況仍然不容樂觀,比如存在霧霾、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等問題。城市化帶來的污染問題,仍然需要高度重視,花大力氣治理。

  但我們同時也要意識到,經濟發展本身也有對環境、生態恢復的效果。狹隘地仇視工業化、城市化的態度不可取。(鄧新華)

+1
【糾錯】 責任編輯: 年巍
相關新聞
  • “跨省浮橋”就在黃河上爛尾下去?
    要想“重建跨省浮橋,關心兩地民生”不僅需要對工程進行科學的調研和設計,更需要山東、河南兩地的“細致協商”。
    2014-12-13 01:06:38
  • 收費27年的濱州黃河大橋因何無人管?
    聽 聽 聽 聽任俊明聽 聽 聽 聽濱州市南北交通大動脈的黃河大橋,修建于上世紀70年代,至今已收費27年,超過了“經營性公路收費最長期限為25年”的國家規定。
    2014-12-30 17:14:50
  • 如何補償鄭州黃河大橋的股東
    收了26年過橋費的鄭州黃河大橋于10月8日終止收費,這個消息當然讓公眾額手稱慶。由于鄭州黃河大橋屬于上市公司中原高速的優質資産,終止收費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上市公司的利潤,中原高速的股東由此牢騷滿腹,河南省政府也面臨如何補償股東的問題。
    2012-10-16 18:05:22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共用經濟”連接你我
“共用經濟”連接你我
“火力-2017·青銅峽” 站在怒吼的火炮背後有多震撼?
“火力-2017·青銅峽” 站在怒吼的火炮背後有多震撼?
故宮賞鹿
故宮賞鹿
蓬勃發展的交通“大動脈”
蓬勃發展的交通“大動脈”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11121729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