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環保督察還需轉向機制問責
2017-09-13 08:56:17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環保督察組破解個案應可以預期,但更應重在問責地方政府長期存在的管理弊端,唯如此,才能實現基於環境法治的長效治理。

  近日,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西藏,至此,中央環保督察對全國各省(區、市)實現全覆蓋。

  2015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明確建立環保督察機制。2016年1月,中央環保督察組率先在河北開展為期一個月的試點。如今,中央環保督察已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

  中央環保督察不只動於九天之上,也沉於九地之下。通過大量的文件核查,現場檢查,結合公開徵集到的數以萬計的公眾投訴舉報,一批長期被掩飾的問題得以通過中央環保督察曝光。

  在全面督察外,環保部還組織專項督察,從全國徵調的5600名環監人員,正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專項督察。環保部官微每日進行的督察匯總,涉及企業數量之多,違規比例之高,都讓各界對污染防治的必要性和挑戰性有了新的認識。

  在中央督察所向披靡之際,也有必要看到挑戰:中央派員直接大規模督察,畢竟屬於非常手段,恐難實現日常化;壓力傳導中,一些地方平時不作為,面對可能影響烏紗帽的中央督察,卻又陷入亂作為、濫作為;曾經在環保約談中“如芒刺在背”的官員們,也因法不責眾而出現了麻木情緒;而大量個案在集中清理過後,也存在反彈擔憂。

  凡此種種,顯示中央督察和清理的重點,需要從個案問責轉向機制問責,完善屬地管理。就以近期因污染事件引發關注的湖州市為例,當地民眾反復投訴,問題卻遲遲沒能得到有效跟進處理。這背後反映出的,是管理機制上的巨大漏洞。

  根據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和自然資源保護協會新近發布的120城市污染源信息公開(PITI)指數評價報告,在公眾環境投訴舉報信息公開項目上,有些城市的得分竟然為零,意味着這些依法應向公眾發布的信息,被“深藏閨中”。而文過飾非導致的社會監督缺失,也讓環保部門無從借力擺脫地方干預。

  環境管理機制上的問題,絕不限於一時一地。從大氣污染治理看,新《環境保護法》要求各地級市公開重點排污單位名錄,新《大氣污染防治法》則明確規定名錄上的涉氣企業安裝自動監測設備並實時公開,但PITI指數年度報告顯示,全國僅有12%的廢氣重點排污單位依法開展了實時公開,而多地甚至根本未把主要排放源納入重點企業名單。一些地區在應對督察中出現“打蒼蠅而不打老虎”的現象,和上述信息缺失不無關聯。

  幹將發硎,有作其芒,環保督察攜中央權威,破解一批引發各界關注的個案應可以預期;但動用如此寶貴而有限的資源,更應重在問責地方政府長期存在的管理弊端,包括問責某些城市投訴舉報機制的缺陷,以及問責各地遲遲不執行《大氣法》中對重點企業信息公開做出的規定。唯其如此,才能確保在督察收官之後,建立有效的環保屬地管理,實現基於環境法治的長效治理。□馬軍(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相關新聞
  • 整改環保問題無關企業大小
    之所以産生中央環保督察“抓小不抓大”的不實輿論,一種情況是信息不對稱,公眾對環保執法監管與督察的具體情況不了解;還有一種情況是,一些環境違法的中小企業受到處罰後,利益相關者別有用心地傳播不實信息,故意混淆視聽,用這種消極的方式對抗中央環保督察和監管執法
    2017-09-09 08:52:45
  • 百姓為何都盼著中央環保督察組
    百姓之所以期待中央環保督察組,是因為這麼大力度的環境督察和不留情面的問責回應了百姓關切,治理了不少突出環境污染問題,也震懾了很多不作為官員。
    2017-08-11 08:32:03
  • 把環保督察壓力切實傳導下去
    解決生態環境問題,保護綠水青山,既要“治已病”,也要“治未病”。抓好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既要拿出追責利器,也要用好激勵手段
    2017-08-05 09:34:55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颶風過後的邁阿密
    颶風過後的邁阿密
    故宮博物院年度大展即將開幕
    故宮博物院年度大展即將開幕
    一隻軍犬的述職報告:我憑什麼名震犬圈
    一隻軍犬的述職報告:我憑什麼名震犬圈
    瑞士兩列火車相撞約30人受傷
    瑞士兩列火車相撞約30人受傷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165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