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博士生幫父母掃街,不該問值不值
2017-08-28 08:41:53 來源: 廣州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這兩天,同濟大學博士生田俊濤利用暑假幫助環衛工父母掃馬路一事引發關注。面對記者,小夥子很坦然:“他們在老家種地,我就幫著種地,他們在嘉興掃地,我就幫著掃地,這不就是兒子天經地義該做的嘛!”父親也很淡定,認為兒子幫忙幹點活理所當然。可是,網友們卻炸開了鍋,有人點讚,認為博士生放下身段,掃出孝心。有人認為不值,博士生掃馬路,掉價。還有人提出質疑,既然家境貧寒,為什麼還考博,不早點掙錢孝順父母?

  孩子假期替父母工作,減輕老人的負擔,父慈子孝,人之常情,這本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兒,也是中華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大力倡導的。而此事引發的爭議如此之大,無非是因為貼上了博士生、環衛工這兩個反差巨大的標簽。人們爭議的聚焦點不是該不該,而成了值不值?

  先説該不該。答案毋庸置疑,幫助和孝順父母,當然應該。正如小田自己所説,“不管是本科生、研究生還是博士生,我是我父母的兒子”。學歷和盡孝沒有半點關係,盡孝和父母職業也沒有關係。不少中小學都給孩子留過這樣的作業:幫父母洗腳或是做飯,讓孩子從小就學會孝順和感恩。如果因為兒子是博士,父母是環衛工,這樣做反而成了不應該了,豈不是很荒謬?

  再看值不值。值和不值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大學生犧牲自己救80歲的老人值不值?為了兩三個孩子堅持辦一所學校值不值?不同的人、不同的價值取向、不同的處境得出的結論可能是截然不同的。會以值不值來看待博士生幫父母掃馬路的,是以“利”為衡量標準的,他們會因此而得出的結論是,博士生的時間價值比環衛工更高,認為博士生以掃天下之手來掃馬路,是大材小用,不值。可是,幫父母,盡孝心,恰恰不是一個可以用“利”來權衡的行為,而是發自于“情”。正因為這樣,小田樸實的行為和感情才更值得點讚。父母種地,就幫著種地,父母掃地,就幫著掃地。在不少人眼中,環衛工是低人一等的,而他不僅尊重父母的職業並為他們分擔勞動的辛苦,是真正對父母的理解、尊重和深情體諒。而且,也許博士生勤工儉學的報酬會比掃地更高,但很顯然,在他心目中,親情和孝順不是用錢來衡量的,一家人相互陪伴、相濡以沫的時光,比賺錢更值。相信就算博士畢業了,他有了更好的經濟條件,仍會抽時間來陪伴父母,幫父母幹活。

  我們身處在一個眾聲喧嘩的時代,對同一件事情,多元的價值觀必然産生不同的判斷和行為。同濟博士生幫父母掃大街的正常行為成為新聞,引起爭議,正是反襯出了社會上一部分人的職業偏見、對親情的淡漠和利重于情的功利心。對那些以忙為借口一年都很難回家看看父母的人來説,對于習慣以物質和財富來進行情感表達的人來説,同濟博士生的舉動值得他們反思。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對父母的責任都承擔不了,又何以擔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學會感恩,敢于承擔,不僅僅是個敬老孝老的家庭問題,博士生幫父母掃大街給我們上了一課。(譚 敏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廈門會晤│五圖話“金磚” 動物總動員
    廈門會晤│五圖話“金磚” 動物總動員
    中國安龍山地戶外運動精英賽閉幕
    中國安龍山地戶外運動精英賽閉幕
    “帕卡”颱風登陸廣東
    “帕卡”颱風登陸廣東
    布魯塞爾歡送夏日
    布魯塞爾歡送夏日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1552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