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韓國“寺院生活營”,你治愈了麼?
原標題:80、90後走天下 | 體驗韓國“寺院生活營”,你治愈了麼?
鏡鑒的話
鐘聲、水聲、風聲、鳥鳴聲、樹葉搖曳聲……悠然與寧靜中,暫別都市的喧囂與繁華,放下心中的煩惱與慾望,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拋開宗教色彩,韓國的“寺院生活營”(Temple Stay)提供了一種不錯的選擇。

韓國一家網站上對“寺院生活營”作出解釋,稱這是在古廟生活兩到三天的獨特機會。
兩天一夜的"修行"體驗
從首爾驅車近一個半小時,中午時分,筆者抵達了位於韓國江華島的傳燈寺。領了衣褲和床單被罩,簡單整理行李后,"修行"開始了……
按時操課,體會一舉一動其中深意。簡單來講,寺廟“修行”功課包括參禪和誦經,最根本的就是學會如何坐、走、拜、誦。

寺廟生活營體驗者在體驗坐禪。
坐禪,雙腿交叉盤坐,雙手置於腿上,打坐並沉思,面對平時未能省察的內心;行禪,即以步行的姿勢作禪修、在行走中冥想;禮佛,姿勢為五體投地,意味着放下傲慢、學會謙卑;誦經,用一定的曲調跟隨師傅朗讀《茶偈》和《心經》……真可謂“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筆者隨着指示,第一次體驗打坐禪思,10分鐘的時間內保持同一姿勢幾乎不動,身體的不適難免會讓思緒飄飄然,困意襲來,然而第二次20分鐘,當人真正集中精神,內心放鬆,呼吸愈發平和,身體也就沒有特別不適了。
最“出汗”的“修行”——一百零八拜
簡單梳洗後,早上4時30分,一行體驗者摸黑趕到佛堂集合,迎來了一百零八拜,即108次五體投地禮佛。師傅敲一下木魚,跪地禮佛一次,起身站直後誦一句發願文,以消除一種煩惱,感謝自然和親友的施予。本以為無法完成的“任務”,在木魚聲和誦經聲的引導下,最終也將108次五體投地堅持了下來。雖然滿頭大汗,內心卻格外充實和滿足,尤其當欣賞到“修行”後的美麗破曉……
最“緊張”的“修行”——缽盂供養
缽盂供養是寺廟餐桌禮儀,即吃齋飯,是讓筆者最為緊張的“修行”環節。為什麼呢?每位體驗者要用四個功用不同的缽盂(碗)分別盛適合自身飯量的米飯、湯、配菜和水,一要按順序擺放,二要靜默進食,三不得有半點浪費,除了一片腌蘿蔔。
説起腌蘿蔔,這大有學問!它被“賦予”了“刷碗工具”的“艱巨任務”。以清水,洗凈所有的碗,不能留有油漬,喝掉“洗碗水”……從做飯到用餐、分享,不浪費都是“修行”的延伸。
















![[아름다운 중국]푸젠 룽옌, 난동 추의](http://big5.news.cn/gate/big5/korea.xinhuanet.com/titlepic/134899221_1449737019512_title1n.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