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日果然要“捆綁”申遺?

新華網北京6月23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事情是這樣的,22日是韓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紀念日,韓國總統樸槿惠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均&&望兩國關係得到改善和發展。在關注韓日領導人峰會是否可期之餘,韓日媒體的曝料令不少有心人“錯愕”:韓國外交部長官尹炳世與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進行外長會談後,雙方就日本“明治工業革命遺址”和韓國“百濟歷史遺跡”合作申遺達成一致。但未向外界透露具體內容。
日韓果然計劃就“日本明治工業革命遺址”和“韓國百濟歷史遺跡地區”申遺“打包”,摒棄慰安婦問題的分歧,尋求共(tuo)贏(xie)?如何理解韓日對待歷史的態度變化?韓國的百濟又與日本又有怎樣的歷史關係?且讓新華國際為您細細道來。
【“明治工業遺址”:“連牲畜都不如的過去”】
韓媒報道説,雙方就日本“明治工業革命遺址”和韓國“百濟歷史遺跡”申遺一起都入選申遺而共同努力,但文章指出“韓國要求日本反映搶佔徵用的歷史,但日方對此尚沒有明確提出具體方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9屆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計劃於6月28日到7月8日在德國舉行,韓媒稱將於7月4日左右決定韓國對“百濟歷史遺跡”申報是否通過。但在此前,會議會先決定日本“明治産業革命遺址”是否通過。
據韓聯社報道,在日本申遺的23處工業遺址中,有7處與5家日本企業有關,而日本對韓半島進行殖民統治時期被強徵至“明治工業革命遺址”的朝鮮(指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半島)勞工達1516人。而截至2015年2月健在者僅有94人。
原三菱重工業長崎造船廠強徵勞工、97歲的金翰秀説:“如果做錯的話就應道歉,重新出發就好了。被強制帶走、連牲畜都不如的過去,現在想要掩飾,哎,和我一樣的人,活生生的人們還在我們國家活着。那些(事實)能掩埋嗎?俗語説只手遮天,這樣是不行的。”

韓國新政治民主聯合黨、韓國國會議員李元旭説:這不是單純的産業遺産申遺,是日本想要對過去帝國主義侵略戰爭,還有殖民統治進行正當化和美化的思想基礎。
對於日本“明治産業革命遺址”申遺,中國和韓國政府都多次公開&&強烈反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5月14日説,“日方提出把相關工業遺址申請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卻無視其中存在的強徵勞工問題,將向國際社會發出什麼樣的信號,值得深思”。
【百濟將中國儒家文化和佛教傳到日本】
據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語學院副院長、朝鮮歷史專家李春虎介紹説,百濟與當時的日本統治者持續的親善關係,得到了日本的物資和軍事援助。這一時期,大量的日本皇族和學者來到百濟進行教育和文化交流,包括在奈良,由百濟移民設計和建造了寶塔和木結構寺廟法隆寺,堪稱奇觀,許多百濟王族和貴族成員與日本皇族通婚也是被廣泛承認的。
據史籍記載,“漢字漢學之正式傳入日本者,當為應神天皇之世”。公元三世紀末葉,即二四八年,中國人王仁從百濟渡日,獻論語十卷及千字文一卷,是為漢字漢學傳入日本的開始。

百濟將中國文化融入到自身的文化藝術中。佛教和道教在百濟的文化中都有較強影響。與高句麗和新羅不同,百濟的佛像總是帶着微笑,散發着溫暖氣氛。從扶余郡百濟王陵園的古代佛教寺廟出土的豪華的金銅大香爐被認為是百濟文化的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