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韓日關係的發展及其制約因素
新華網北京6月22日電 據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1998年上&的金大中總統出於外交、安全等方面的需要,謀求韓日兩國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合作,進而促進兩國關係的改善和升級。韓日關係進入“蜜月期”的一個重要事件就是2002年舉辦的韓日世界盃。雙方發表共同宣言指出:共同舉辦世界盃向世界顯示了日韓堅固的友好關係。世界盃的成功,是21世紀日韓關係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增進了韓日兩國人民的睦鄰友好。
【盧武鉉時期的韓日關係:合作夥伴關係】
2003年2月,盧武鉉就任韓國總統,將“和平繁榮的東北亞時代”作為三大施政目標之一,在對外政策上,對日推行“務實外交”政策。2003年6月,盧武鉉總統對日進行了為期4天的正式訪問,這次訪問定下了盧武鉉執政5年間韓國對日關係的基調,進一步加強了韓日面向未來的友好合作關係基礎,韓日面向未來的合作關係框架基本形成,這對韓日關係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李明博時期的韓日關係:成熟的夥伴關係】
2008年2月,李明博當選韓國總統,奉行“有原則的實用外交”政策。出生於日本大阪的李明博,多次公開表明,將與日本建立一種“成熟的關係”,並在多種場合向日本&&了積極的態度。然而在2012年8月10日,李明博訪問了與日本存在主權爭議的獨島(日本稱竹島),引發日本強烈抗議,兩國關係急劇降溫。
【樸槿惠時期的韓日關係:改善尚需時日】

2014年3月1日,韓國總統樸槿惠在“三一運動”95周年紀念大會上敦促日本正視歷史,承認過去的錯誤,走共同發展的和解之路。
2013年2月,樸槿惠就任韓國總統,就職當天就&&:歷史認識問題對韓日雙方建立面向未來的合作關係非常重要。2013年9月30日,樸槿惠在會見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在歷史和領土問題上,日本領導人作出的歷史倒退性發言使雙方無法形成信任關係。2014年3月1日,樸槿惠在“三一運動”95周年紀念大會上致辭。敦促日本正視歷史,承認過去的錯誤,走共同發展的和解之路。
【影響韓日關係發展的主要因素】
慰安婦問題是日本在二戰期間犯下的反人類罪行,承認並清算這一歷史罪惡是日本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然而日本現政府卻反其道而行之。這種倒行逆施激起韓國的憤怒。
獨島(日本稱竹島)問題是韓日爭執已久的問題。韓國不僅把這一問題視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問題,而且視為維護二戰成果問題。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及其內閣官員在參拜靖國神社、否認侵略和殖民歷史、修改憲法、行使集體自衛權等方面的所作所為,也是引起韓日關係趨冷的重要原因。
【兩國關係破冰難】
安倍自2012年再度就任首相以來,一方面在“慰安婦”等歷史問題上拒絕“道歉”;一方面煞費苦心地尋求與樸槿惠舉行首腦會談。樸槿惠曾&&,如果日本政府仍然認為“沒必要”就“慰安婦”等歷史問題作深刻反省,她與安倍的會談就沒有舉行的意義。安倍打算在今年“8·15”前發表戰後70周年談話、即所謂“安倍談話”。安倍打算在“談話”中突出“安倍色彩”,不使用“道歉”和“侵略”措辭。可以預見,樸槿惠任期內,韓日關係破冰難。(編輯顧德偉,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