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議管湖”為越冬候鳥留足生態用水
2022-08-22 09:06:51 來源: 南昌日報
關注新華網
圖集

    原標題:“協議管湖”為越冬候鳥留足生態用水

    通過調節水位、管控人為活動增加適宜水鳥棲息地面積

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候鳥

    今年7月份以來,我省出現持續晴熱高溫天氣,鄱陽湖水位持續下降,提前進入了枯水期。為了給越冬候鳥留足生態用水,江西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通過大力實施“協議管湖”等舉措,搶時間、趕進度,加快對該保護區內碟形湖的圍堰、矮堤、閘門進行原地修繕和維護,爭分奪秒地蓄水,努力讓這些子湖泊群保持適當水位,為越冬候鳥在冬季來到保護區生活做好充分準備。

    鄱陽湖提前進入枯水期

    數據顯示,今年8月6日2時,鄱陽湖星子站水位退至11.99米,為有記錄以來同期最低水位,標誌著鄱陽湖提前進入枯水期。而隨著高溫少雨天氣持續,水位還在繼續下降。

    在江西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道路、灘涂已經露出水面,草洲和淺灘面積不斷擴大,眾多的魚蝦資源為夏候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成千上萬只鷺鳥聚集在湖區嬉戲覓食,保護區內提前再現萬鳥翔集的壯觀景象。在新建區南磯鄉戰備湖、白沙湖、東湖等多個子湖泊內,鷺鳥的身影隨處可見,湖區退水時滯留在淺水區的小魚小蝦成了鷺鳥們的最愛。放眼望去,淺水區內密密麻麻地站滿了白色的鷺鳥,充足的食物讓它們無需爭搶地盤,站在原地便可飽餐一頓。

    越冬候鳥面臨“吃不飽”的局面

    “今年7月,我們在保護區實驗區范圍內開展了16次鳥類調查,共記錄到鳥類66種,11310羽次,其中大部分是夏候鳥。”江西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南山管理站站長萬松賢告訴記者:“枯水期提前,洲灘出現太早,會對整個湖泊濕地生態係統産生一定的影響,我們必須為冬季越冬候鳥在保護區的生活提前考慮。”

    據專家分析,枯水期提前到來,如果沒有足夠的降雨和其他補水,鄱陽湖的湖水將繼續下降,現在的淺水區域將會快速幹涸,飽含水分的泥灘濕地不久後將成片龜裂,沒有水就沒有魚蝦和水草,鳥類就沒有了食物,越冬候鳥就失去了“天然食堂”。其次,就算後期有降雨、補水,由于夏候鳥提前吃掉了很多淺水和洲灘上的生物,導致冬季魚蝦資源缺乏、水草稀少,越冬候鳥將可能面臨“吃不飽”的局面。此外,洲灘出現太早,使得湖灘草洲植物的生長期提前,等越冬候鳥開始遷入時,湖草纖維程度高,魚兒也不吃,越冬候鳥也不宜取食。面對枯水期提前到來帶來的不利影響,越冬候鳥該怎麼辦?

    碟形湖為越冬候鳥留住“口糧”

    鄱陽湖是淺水湖泊,地勢平坦,微地形復雜,“湖中有湖”是其顯著特徵。由于河水入湖時,泥沙沉積在主流兩側,形成淺碟形洼地。以前,當地居民將洼地周邊堆土加高形成矮堤,開挖排水溝、修建排水閘,形成碟形湖,並在其中從事漁業生産。現在,這些蝶形湖已經成為人控“候鳥食堂”,它們的作用是把夏天豐水期的水截留下來,以保證秋冬枯水期需要的水量,持續不斷地為水鳥提供豐富的食物,尤其是為越冬候鳥留住“口糧”。通過加強碟形湖的控水保水管理,可以有效緩解部分幹旱帶來的不利影響。

    “豐水期時,湖水流進碟形湖,魚蝦也進入湖中;枯水期湖水退去,碟形湖中留下部分水和魚蝦;冬季時,以前的漁民放水收獲魚蝦,越冬候鳥剛好抵達。”萬松賢説,“碟形湖地勢四周高中間低,湖水緩慢流出,使得裸露陸地上存留的水分不會快速蒸發,苔草類植物得以瘋狂生長,為雁類等草食性鳥類提供食物;水陸過渡區域也能不斷移動,為白琵鷺、東方白鸛、鶴類等涉禽持續提供食物;湖水較深的地區,則是鴨類、類遊禽覓食活動的場所,為數量龐大的候鳥提供了更大活動空間和更多食物。”

    爭分奪秒控水保水

    萬松賢告訴記者,今年枯水期提前了,為了留足生態用水,確保越冬候鳥可以順利過冬,該保護區管理局和當地村委會迅速啟動了新一輪的“協議管湖”,對碟形湖實行圍堰控水保水,通過修補被洪水衝毀的矮堤,修繕遭受損毀的閘門,讓這些子湖泊群在冬季更好地發揮水鳥棲息地的作用。

    “我們通過和保護區內的3個村委會、1個紅石廠簽訂合作協議,共管作為水鳥棲息地的碟形湖。由我們組織生態專家根據越冬水鳥需水規律制定碟形湖管理計劃,對方從退捕漁民中聘請管湖員執行管理計劃,工作內容包括碟形湖水位調控、水閘及圩堤的維護、環境衛生的維持等。”據萬松賢介紹,今年7月份以來,該保護區管理局已通過“協議管湖”迅速組織人手,調查各個蝶形湖的堤壩、閘口損壞情況,並抓緊時間對部分倒塌區域進行搶修,爭分奪秒控水保水。目前已完成9處閘口的閘板更換、清淤工作以及6處被衝毀堤壩的維修工作,涉及水域面積達5.37萬畝。

    “協議管湖”的實施為江西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打造優良生態産品奠定了基礎,增加了當地居民就業,提高了居民收入,也提高了公眾的保護意識。“根據往年的經驗,‘協議管湖’通過調節水位、管控人為活動增加適宜水鳥棲息地面積,可以使保護區當年越冬水鳥的物種數、累計數量和單日峰值明顯多于上一年度,這也能大大降低周邊農田的損失。”萬松賢説。(記者 賴海榮/文 喻雲亮/圖)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凱豐
載入更多
江西部分地區旱情持續
江西部分地區旱情持續
“方寸戲臺”扎根山鄉 農民木偶劇團送戲25載
“方寸戲臺”扎根山鄉 農民木偶劇團送戲25載
“爸爸,我考上了!”
“爸爸,我考上了!”
“蓮魚共養”富農家
“蓮魚共養”富農家
01007029001000000000000001111344112893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