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每日電訊|共青城:不負“青春”之名
2022-07-20 14:43:07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新華網
關注頭條江西
圖集

  ↑《新華每日電訊》2022年7月20日5版刊發

    鄱陽湖畔,廬山南麓,鑲嵌著全國唯一以“共青團”命名的城市——共青城市。

    共青城,青年之城。20世紀五六十年代,98位上海知青曾在這裡“上演”了拋灑青春和熱血的墾荒“時代劇”,成為全國青年學習的榜樣。

    共青城板鴨、鴨鴨牌羽絨服、基金小鎮、光氫儲産業、跨境電商……數十年過去,歷經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完成了從共青社、到共青墾殖場、到共青城開放開發區、再到共青城市的蛻變。

    如今走進共青城,依舊能夠強烈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精神內核:“堅韌不拔、艱苦創業、崇尚科學、開拓奮進”。

    “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

    驅車駛入共青城,一條寬闊的共青大道,從高速路口貫通至市中心。

    這條建於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主幹道兩邊,聚集著工業園、寫字樓、商場、公園、生活小區。共青大道、共安大道、富華大道……條條大道交匯成網。

    青年人的路從來不通向安逸和滿足。“當前,身處中部內陸地區的共青城,必須開拓新領域,搶抓發展新機遇。”共青城市委書記盧治軒説。

    十年前,這裡還是資本市場的“荒地”。現在,沿著富華大道跨過南湖大橋,一座基金小鎮赫然坐落在南湖新城。

    近年來,這裡聚集了一批國有資産管理公司、基金公司和上市公司,並逐步探索出一條服務實體、助推雙創的綠色金融發展之路。

    “起初,並不是所有人都看好這個‘無中生有’的産業,但這座城市就像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有足夠的勇氣和魄力,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基金小鎮負責人金德平説。

    “研究院+産業園”

    走進鴨鴨集團,一棟略顯老舊的廠房格外引人注意。這棟1982年竣工的鴨鴨羽絨工廠樓,即將變身為工業旅遊景點。

    取而代之的是共青城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新建成的“鴨鴨産業園”,這裡生産的羽絨服,如今已是“新國潮”的代表。“跨越式發展的背後,是科技和設計的創新。”鴨鴨集團共青城負責人毛興味説。

    在共青城博物館,陳列著一台木質“選絨機”,它是共青城第一代創業者在沒有任何技術借鑒的情況下發明出來的。就是用這樣簡易的設備,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他們生産出了享譽全國的鴨鴨牌羽絨服。“現在,選絨設備早已實現自動化、智能化,我們篩選的全部是等級最高的‘90’鴨絨。”毛興味説。

    在老廠房附近,一棟設計新穎的研發樓與之形成鮮明對比。近兩年,企業“築巢引鳳”,聯合了武漢紡織大學研究院和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共青分院,共同研發新面料、新工藝,並聯動國際知名設計師。武漢紡織大學共青城紡織服裝産業研究院院長王秋寒説,在這棟研發樓裏,一年就可以誕生5000款設計産品。

    引進一個團隊、落地一個産業、聚集一批企業、形成一個增長極。

    走進江中食療科技有限公司無人化智能製造數字化生産車間,依託人工智能在線檢測技術,從原料的精準稱量,到産品的灌裝、外包打碼裝箱等環節,整條生産線幾乎看不見工人的身影。

    唯“新”搶賽道、唯“高”佔前沿。2021年,共青城引進南昌大學共青城光氫儲技術研究院,投資50億元建設光氫儲産業園,圍繞光伏、儲電、氫電開展應用技術研發、産業項目孵化,入駐項目全部投産後産值將達10億元;新組建的無人機組網遙感研究院,也初步實現鄱陽湖地區智慧水利、防汛救災等産業化應用。

    以“研究院+産業園”模式,未來3到5年,多個産業園將在共青城誕生。

    內陸小城“貨連海外”

    在共青城跨境電商産業園的顯示大屏上,實時交易數據不斷跳動。

    借助互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共青城構建起支撐跨境電商産業發展的數字化供應鏈服務能力和數字化供應鏈金融能力,實現了“全球買,全球賣”。

    “我們與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亞馬遜等建立了長期合作,在全球有40多個海外倉,為入駐企業提供全球開店指導,幫助他們開拓全球市場。”江西必創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招商主管熊青説,今年的目標是實現進出口額5億美元。

    “沒想到,在內陸小城,可以實現‘貨連海外’的夢想。”“00後”殷家彬整合省內外的服裝貨源,為電商&&供貨。他的公司開業僅6個月,在園區“一對一”幫扶下,訂單就增長到每天五六百單。像殷家彬這樣的電商團隊入駐園區,可以享受到辦公生活、培訓孵化、市場推廣、物流及金融支付等服務,獲取全球46個跨境電商&&資源,真正實現“拎包”入駐、快速成長。

    目前,共青城跨境電商産業園入駐企業累計達690家,貿易額累計10億美元。未來三年,這個産業園預期將孵化超過1000家本地跨境電商企業和100家生態鏈配套企業,打造成5萬人以上的創業社區,力爭成為百億級跨境電商産業綜合體。

    “當年我們有98位上海知青,現在我們有10萬名來自五湖四海的大學生,差不多佔到共青城人口的一半。”共青城市市長劉陽青説,為青年人營造更好的創業環境,是共青城永葆“青春”的關鍵。

    (本報記者閆鵬)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凱豐
加載更多
夏日工地裏的母子團聚
夏日工地裏的母子團聚
南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第二十四場
南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第二十四場
中國這十年 | 江西:加快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中國這十年 | 江西:加快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直播|南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第二十三場
直播|南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第二十三場
01007029001000000000000001111344112884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