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彩章節 |
|
第一節 今日從何而來 1
業餘愛好者的興起 |
|
美國有一些非正式勞動力,這些人興致勃勃的忙活着,他們種植珍稀蔬菜,改裝自己的車,將19世紀晦澀難懂的法國小説譯成英文。他們是一群業餘愛好者,沉溺於某種嗜好並熱情洋溢,人們普遍認為他們是熱情有餘而才能不足。這種説法並不公平,甚至不能稱為是準確的評價。業餘愛好者的技術在逐漸提高,參與複雜和有組織的工作的能力也在逐漸提高,從電腦編程、新聞業到科學領域,他們在很多行業都可以和專業人士媲美。業餘愛好者的能量和貢獻為眾包這個引擎提供了燃料——詳細 |
|
第一節 今日從何而來 2 如此簡單的開始 |
|
最開始,所有的資源代碼都是開放的。與其説這是程序設計問題不如説是環境問題。但它將為電腦編程外的眾多領域帶來巨大影響。資源代碼由英文指令組成,為了讓電腦執行,需要轉化成0和1。開源軟體代碼基本上就像聽上去那樣:所有人都可以查看,拷貝,改進,以及用於任何他們認為合適的目的。因為開放了,合作精神和自由交換信息在計算機編程中也得到了發展。也因為曾經開放過,一小部分有原則的編程人員決定繼續開放。他們不能強迫微軟,美國升陽公司或者蘋果公司公開他們的代碼,但他們可以創造出一個自由而開放的供選項——詳細 |
|
第一節 今日從何而來 3
更快速,更便宜,更智能,更容易 |
|
曾經,生産者和消費者截然不同,他們的角色固定,很好定義。但因為有了互聯網,再加上硅芯片的成本降低,相關的東西都便宜了,生産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界線開始模糊。業餘愛好者為眾包這個引擎提供燃料,開源軟體運動為它提供藍圖。大眾承擔長期以來由企業負責的生産工作——這種生産方式適用於各行各業。結果,傳統意義上的“消費者”正在逐漸變成一種陳舊的概念——詳細 |
|
第一節 今日從何而來 4 小公司的浮沉 |
|
公司是有組織的機構,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裏,它主宰着人們生産和銷售産品以及服務的方式。如果説,生産和銷售的方式現在掌握在大眾的手裏,生産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界線正在變得模糊,那麼公司將被置於何地?在眾包中,又該如何定義“僱員”“經理”和“總裁”呢?當然,股份集團公司還沒有到“瀕臨滅絕”的地步。工業時代的最引人矚目的代表是小公司,它有深厚的歷史沉積,但很難永不改變——詳細 |
|
第二節 我們身在何處? 5 最普遍的特性 |
|
1995年冬天的一個傍晚,閒來無事的加州理工學院教授斯科特 E 佩吉(Scott E.
Page),建立了一個電腦模型,嘗試用“人工代理”來解決難題,“人工代理”是根據設定的代碼命令互動的小型電腦程序。這樣的電腦模擬對經濟學家來説很有價值,因為這些模擬提供了一個可控環境,用於測試人類——這種最難預測的種族——如何在諸如金融市場這樣的複雜系統中互動——詳細 |
|
第二節 我們身在何處? 6
大眾知道些什麼 |
|
2004年秋末,麻省理工大學斯隆管理學院的準博士,雷姆 萊克漢尼(Karim
Lakhani)正和所有畢業生一樣,辛苦的準備畢業論文。“我發現,我再也不願意在論文上多花一分鐘時間了。”萊克漢尼回憶道。他分析了創新者是如何出現在開源軟體運動中的,但是4年後,他筋疲力盡了,是時候放個長假了——詳細 |
|
第二節 我們身在何處? 7 眾創造了什麼 |
|
眾包的例子多種多樣,有多少種人,就有多少種眾包。比如説,某個專利律師在“創新中心”看到某個化學難題,然後在個人電腦“實驗室”上解決,這就是一種眾包。糾正“維基百科”上一個拼寫錯誤,在YouTube上傳了一段視頻,或者某位作家(比如我)將書的部分內容發表在網上,某個人提出了編輯方面的建議,這些都屬於眾包——詳細 |
|
第二節 我們身在何處? 8 眾在想些什麼
|
|
關於眾包,所有你想了解的內容,都可以在周二和周三晚上的福克斯電視網找到。那時播出的是極受歡迎的電視唱歌比賽“美國偶像”,這個節目讓全國最有才華(以及最沒天分的)低吟歌手,“歌劇名伶”,搖滾歌手……在全國觀眾面前表演,由觀眾來決定誰是最好的。每季都有上千名選手報名參加這個節目,經過一組名人評審的篩選後,由觀眾通過短信和電話的方式投票選出參加半決賽的選手——詳細 |
|
第二節 我們身在何處? 9 大眾資助了什麼
|
|
下面的故事和我們迄今為止看到的眾包應用有一個本質上的不同:在其他例子中,尋求眾包的人開發的是人們的剩餘能力。而現在被稱作“集資(Crowdfunding)”的活動,既不是依賴於大眾的知識,也不是他們的創造力或者判斷,它開發的僅僅是人們的美元,英鎊以及比索。表面看,集資和其他形式的眾包似乎沒什麼關係,其實他們的共同點很多。首先,它極大的轉變了現存領域的組織結構——詳細 |
|
第三節 我們去向何方 10 明天的大眾
數字原住民的時代 |
|
我們有理由相信,現在的眾包只是一個序曲,在它之後會有一個波及面更廣的轉變。事實上,這個觀點大概有兩億支持者——這是現在全世界能上網孩子的總數。作家兼電子游戲開發人馬克 普倫斯基(MarcPrensky)創造了一個新詞彙——“數字原住民”,特指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人。而我們其餘的人則被他巧妙的稱為“數字移民”。像大多數移民一樣,我們常常需要很努力的去了解原住民一些令人費解的習慣——詳細 |
|
尾 篇 眾包的法則 |
|
2008年5月,加拿大一個叫做“寒武紀工作室”的小型企業,宣布將它的大部分資産賣給紐約一個風險資本公司。儘管寒武紀工作室會繼續做眾包軟體的供應商,但它作為眾包社區的時代已經終結了。這個消息雖然沒有成為國際頭條,但在學者,博客寫手,以及和眾包同呼吸共命運的公司中,有很大的影響力。寒武紀工作室是第一個明確稱自己為眾包公司的企業。2006年春天它上線的時候,上千人響應了它的號召——“你來構思;大眾來測試;大眾來建造;你來銷售”。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