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兄弟”在創辦Threadles.com之初,只是想生産出很棒的T恤,並非企圖改革設計界,讓設計民主化。
2000年,傑克?尼克爾(Jake Nickell)和雅各布?德哈特(Jacob Dehart)的正式身份是兩個高中輟學生,住在芝加哥,都沒有憑藉縮水的文憑找到學以致用的工作。他們是同一種亞文化的熱切追隨者,在他們眼裏,價格低廉的T恤是讓想象力插上翅膀的畫布。所以當兩人在一個網絡T恤設計競賽中相遇時,已經有了很多共同語言。
首先,他們都想辦一個屬於自己的設計競賽,不用專業的評審團,而是由參賽的選手選出獲勝者。一半青春洋溢的理想主義再加上幾杯無限暢飲的啤酒——一個新公司在那年11月誕生了。幾個月後,兩人共同推出了一個名叫Threadless.com的網站。那時網站的商業計劃還不成熟,只有一個輪廓:所有人都可以向網站提交T恤設計,用戶投票選出最好的。獲勝者將免費得到他們自己設計的T恤,其他人也可以買這些T恤。
網站剛開始運營的時候,尼克爾的臥室就是“傑克兄弟”(人們一般這麼稱呼他們)的辦公室,後來公司越做越大,成長的速度令人驚訝。
人們喜歡為T恤投票。因為這些設計不像“城市裝飾用品商店”(Urban Outfitters)或者“老海軍”(Old Navy)那樣呆板和媚俗。逐漸的,在熱門的電視節目和説唱明星的背上,開始出現獲勝的設計圖案。從那時起,公司的營業額幾乎以每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長。
現在,Threadless.com每星期會收到上千份設計,由Threadless社區的人票選,這個社群人數已達六十萬之多。公司會從前一百名的設計中挑選9件T恤生産,每款都大賣。事實上,Threadless一將設計送到印製廠,就驚喜的發現,他們和消費者的需求非常合拍。
巧的是,來自民間的設計並沒讓公司虧本。2006年,Treadless創造了170萬美金的總收入(這是他們最後一次公布的銷售數字),而且各種消息都顯示,公司的業績仍在快速增長。目前Treadless每月平均銷售9萬件T恤,據公司創意總監傑弗瑞 卡爾米科夫(Jeffrey Kalmikoff)所説,公司創造了“難以置信的利潤” 。Threadless花5美元做一件T恤,然後以12美元~25美元的價錢售出,而且不需要廣告或者市場推廣的預算,因為用戶群體在這方面貢獻驚人:為了説服朋友為自己投票,設計者們會為網站做免費宣傳;此外,上傳一張本人穿 Threadless T 恤衫的照片,就可得到 1.5 美元的購買信用。如果推薦來的朋友能買一件襯衫,將得到 3 美元的購買信用。
更何況,這些設計的成本比大規模生産高不了多少。尼克爾和德哈特已經將獲勝者的獎金增加到了2000美元現金和500美元的禮券,但這些全部加起來也不過每年100萬美金,僅僅是公司收入的一小部分,而Threadless還擁有所有的知識産權。
但錢並不會影響人們的積極性,因為人們不僅僅是為了獎金,更是為了贏得信譽,或者把它提升到理論模型的高度來説,這種現象是新興的“信用經濟”。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人們熬夜工作,為各種各樣的創意竭盡全力,是希望他們的圈子——包括設計者同行,科學家或者電腦黑客等——承認他們的貢獻,從而收穫威信,也可能是某種程度的聲譽。從倫敦到洛杉磯,人們經常能在各種咖啡店和夜總會裏看到Threadless最暢銷的T恤圖案,(比如
“共産黨”T恤:紅色,上面畫有一個頭戴燈罩的馬克思畫像。)
現在,傑克兄弟很享受他們受到的非議。在主張DIY的設計者們心目中,尼克爾和德哈特是他們的英雄。兩人甚至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斯隆管理學院給MBA的學生做演講。意氣風發的執行官們花費大量的時間詳盡的解釋基本的商業規則,但在創立Threadless的時候,傑克兄弟打破了這些規則。在籌建公司的時候,尼克爾和德哈特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沒有被這些教條所束縛。他們足夠精明,不會放過任何一個一閃而過的好點子。
兩人還開創了Threadless的母公司——skinnyCorp,該公司不僅包括Threadless,還包括另一個分公司,這個公司的商業模式與Threadless相似,生産上也是採用讓購買者做主的方式,産品有線衫,大手提袋,床單枕套等。“下一步,我們正在考慮進軍日用品市場。”尼克爾説。
一種意想不到的經濟
2005年底,Pew互聯網與美國人生活研究項目(the 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發布了一份報告,名為“青少年:內容創造者兼消費者”(Teen Content Creators and
Consumers)這項研究採訪了1100位12~17歲的美國青少年。在發表時幾乎沒有引起注意,但研究的發現非同尋常——“有更多的青少年選擇在網上創造內容,而不僅僅是消費。”
當時,人們普遍認為,電視時代的消費者的特點,是前所未有的被動。然而現在看來,事實恰好相反。
在《第三次浪潮》中,未來學家阿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