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創新破解轉型之困 “智造”夯實工業之基
2018-09-28 作者: 記者 何晨陽/銀川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

  裝備制造業,既是大國重器的重要支撐,也是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保障,更是區域綜合實力的重要衡量指標之一。從風雲一號、二號人造衛星,到我國第一顆原子彈、首艘核潛艇、復興號列車等,再到西門子、三星等國際知名品牌的産品,當中都不乏寧夏裝備制造企業的産品或技術。

  寧夏裝備制造業在全國工業版圖上的佔比不大,但重科興創的氛圍,使不少掌握核心技術的單項冠軍脫穎而出。如今,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寧夏裝備制造企業呈現出群體躍進、變革創新能量不斷積累的可喜局面。

在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自動化産業園,工作人員在裝配控制閥。記者 王鵬/攝

  重科興創助力行業改頭換面

  始建于二十世紀60年代的寧夏天地奔牛集團公司,是國內煤機制造業中規模較大的企業之一。一度受煤炭行業不景氣吃過苦頭的這家企業,如今通過科技創新嘗到不少甜頭。

  寧夏天地奔牛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説,近年來,企業始終秉承“創新在每天、學習到永遠”的觀念,通過不斷的科技創新為企業注入新活力。自2014年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套智能控制刮板輸送機以來,這一産品已經為企業帶來了超過5億元的銷售收入。設備的研制不僅對煤炭高效清潔開採,提升我國煤礦機械裝備水準具有重大促進作用,也引領了智能化的刮板機行業技術研究方向。

  我國有上萬家鑄造企業,絕大多數企業採用的鐵水澆築模具傳統生産方式,産品生産成本高、檔次低、科技含量低成為鑄造行業的突出問題。

  作為三線遷建企業之一,寧夏共用集團也曾面臨相同的問題。3D列印成為這家企業的突破口。企業投資近10億元,組建起200余人的研發團隊,攻堅克難實現了鑄造3D列印産業化應用的國內首創。

  穿過傳統鑄造車間,便是共用集團恒溫恒濕的“3D列印産業應用中心”。車間內巨大的3D列印設備正在列印砂型,車間潔凈明亮,工人們正在電腦上設計圖紙。

  “以前一個發動機缸蓋鑄件,需要用金屬模具做近20個零件(砂型),這是一個高級技工半年才能幹完的活。”共用集團董事長彭凡説,現在用3D列印一次就能完成,誤差也從原來的1毫米降至0.3毫米,車間生産效率提升約5倍,復雜高端鑄件的成品率提升30%左右。

  共用集團借力3D列印謀創新的做法,被譽為使鑄造行業從“傻大黑粗”變身“窈窕淑女”,實現了行業裏程碑式的變革。2016年以來,這家企業先後申請專利300余項,授權專利100余項,主持、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8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企業80%以上的客戶為世界500強或行業領先者。

  “要在轉型升級中脫穎而出,就要跳起來摘桃子。”彭凡説,這意味著不能等靠要,要瞄準更高的目標,拼盡全力摘到更好的桃子,這樣才能使企業有活力、行業有後勁。

  核心技術産生裂變效應

  裝備制造業的創新,是制造業技術革新的關鍵。寧夏巨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被稱為“制造智能工廠的工廠”。車間中,數字化智能感測器、視覺採集係統等終端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機器人正在車間忙碌。

  主打産品為各類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産線和智能工廠管理軟件的這家企業,成立之初就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目前已擁有113項自主智慧財産權和多項核心技術,企業已助力汽車、工程機械等領域不少企業實現智能化升級。

  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企業要發展,必須要有強烈的創新自信,敢于走前人沒走過的路。

  我國閥門企業眾多,但國産控制閥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場,高端閥門依然要靠進口,進口閥門價格高、售後服務周期長的“卡脖子”問題也曾困擾不少用戶。

  沒有核心技術,進軍高端閥門只是空談。經歷過低谷、已有59年歷史的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近年來聚焦主業,搭建起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等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團隊,並在美國建立研發中心。企業研發的60多項新産品中,有24項被評為國家級重點新産品,生産的超高溫、超低溫智能控制閥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隨著吳忠儀表的産品在我國深海鑽井平臺、世界單體規模最大煤制油工程等項目上的穩定可靠使用,標誌著這家企業已躋身世界高端閥門制造企業前列。

  聚力高精尖著力更高端

  如今,重型礦山機械、機床工具、大型智能變壓器、儀器儀表等高端裝備制造産業矩陣已成為寧夏新興産業集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共用集團的3D列印鑄件、吳忠儀表的高端調節閥、天地奔牛集團的智能煤機、大河機床公司的珩磨機床等設備……一批達到國內甚至國際先進水準、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産品,正成為大國重器的重要支撐。

  為助力裝備制造業發力高精尖邁向更高端,寧夏近年來連出實招:推出差別電價;安排專項資金支援裝備制造業延伸産業鏈;對柔性引才給予經費補助;以獎代補鼓勵自主創新;出臺工業十八條、工業新十條助力企業降成本提質增效;專門發文提出以智能制造為引領,明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高端裝備發展方向……

  裝備制造業技術含量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只是寧夏工業進步的縮影。一組數據令人振奮:先後成立34個院士工作站,柔性引進100多位院士和一批專家學者;培養了近12萬名高技能實用人才;截至去年底,寧夏全社會研發經費同比增長30.1%,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增長39.5%和58.5%,增幅位居西部前列。

  “高端裝備制造業,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保障。”寧夏經信委副巡視員陳志清説,智能制造、高端智造已是大勢所趨,只有因勢而謀、因勢而動,才能因勢而進,寧夏裝備制造業將持續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競爭力,不斷集聚發展資源、厚植發展基礎,為區域發展提供動力,為行業變革蓄積能量,為大國重器提供支撐。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洪澤湖“黑水”:跨境而來,責不過界?

洪澤湖“黑水”:跨境而來,責不過界?

記者調查發現,由于跨境污染治理壓力、動力及能力“三力”不足,上游部分地區“以鄰為壑”,以泄洪來泄污的現象時有發生。

·醫養結合試點遭遇“資源尷尬”

中國鐵建:助力非洲經濟起飛

中國鐵建:助力非洲經濟起飛

“現在,我們從奎托坐火車,向東可到邊境城市盧奧,往西直抵洛比托港,比乘坐汽車要快得多,也更劃算。”

·國家煙草建定點扶貧農特産品銷售新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