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國務院決定擴大科研人員自主權
允許其通過購買財會等專業服務,從繁瑣雜務中解放出來
2018-07-05 作者: 記者 林遠/北京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7月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擴大科研人員自主權的措施,更大釋放創新活力;部署進一步做好穩定和擴大就業工作;通過《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經濟普查條例〉的決定(草案)》。

  會議指出,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按照能放盡放的要求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支配權,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創新活力,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一是改革科研管理方式。凡國家科技管理資訊係統已有的項目申報材料,不得要求重復提供。減少各類檢查、評估、審計,對自由探索類基礎研究和實施周期3年以下項目一般不作過程檢查。將財務和技術驗收合並為項目期末一次性綜合評價。允許科研人員通過購買財會等專業服務,從繁瑣雜務中解放出來。二是充分相信科研人員,尊重人才,賦予他們更大經費使用自主權。對科研急需的設備和耗材可特事特辦、不搞招投標。科研人員在研究方向和目標不變的前提下,可自主調整技術路線。項目直接費用除設備費外,其他費用調劑權下放項目承擔單位。三是對承擔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任務的科研人員加大薪酬激勵,對全時全職的團隊負責人及引進的高端人才實行年薪制,相應增加當年績效工資總量。四是建立重結果、重績效的評價體係,區別對待因科研不確定性未能實現預想目標和學術不端導致的項目失敗,嚴懲弄虛作假。五是圍繞提高基礎研究項目間接費用比例、簡化科研項目經費預算編制、實行差別化經費保障、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等開展“綠色通道”試點,加快形成經驗向全國推廣。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高玉偉告訴記者,科技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只有最大程度地調動科技人才積極性,才能讓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真正落地生根。當前,有效激勵不足、低效約束太多,成為科技體制機制的突出問題。放開搞活應成為增強科技創新動力的重要思路,進一步增大科研人才自主權,改革科研評價機制,將有利于釋放我國科技創新活力。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表示,首先要改革科研管理方式,建設新型科技創新服務機制,特別是在項目申報、成果驗收、經費使用等方面,給科研人員松綁減負,讓其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研究和創新。其次要改革成果轉化機制,創新和豐富以市場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式,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的高水準大規模創造和有效轉移轉化,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最後,改革利益分配機制,給科研人員更多物質激勵,提高對職務發明人合法權益的激勵力度,免除其後顧之憂,讓科技人員更有成就感、獲得感,使其名利雙收。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最嚴駕考”反成部分駕校謀財之道

“最嚴駕考”反成部分駕校謀財之道

駕考難度升級的同時,個別“神通廣大”的駕校考場卻暗地裏為考生提供包過服務,只要花費數千元,就能在考試現場提供“技術支援”,大玩潛規則牟取利益。

·同質化泛濫“殺傷”會展經濟

降費提效 天津港“斷腕”啟動新一輪改革

降費提效 天津港“斷腕”啟動新一輪改革

不久前,天津港正式啟動新一輪改革,降費提效是此番改革的主基調。天津港試圖通過此舉,在求得自身發展突破的同時,也為外貿進出口企業打造更為高效、便捷的營商環境。

·建成世界一流黃金企業並非“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