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1月14日電(記者王君寶、戴錦鎔)黑龍江省人大代表,肇源縣委副書記、縣長寧利文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政府工作報告站位高、思路清、舉措實。肇源縣要主動融入全省大局,找準工作結合點,集中力量求突破,推動兩會精神在肇源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新華網 才萌攝
一是持續打造生態環境新面貌。作為生態資源比較豐富的縣份,肇源將繼續堅持“貴在生態”理念,統籌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縱深推進綠色轉型,加快推進生態建設現代化。
以機制創新促進監管提效。統籌推進河湖長制、林長制、田長制,探索工作激勵機制,提升指標智能即時監測、24小時視頻監控等科技應用水準,加強秸稈禁燒工作監管與河湖“四亂”問題整治,強化生態資源保護和執法,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讓生態面貌煥發新顏。
以項目建設鞏固生態基礎。深入推進八家河水係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等項目,以及綠化造林、退耕還濕、草原修復、農業“三減”、鹽鹼地和土壤沙化治理等生態涵養工程,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以合理開發提升經濟效益。深化稻田甲烷減排碳資産項目開發交易,推進草原生態係統定位觀測研究站建設,推進耕地指標置換新一輪入庫交易,提前布局農業、森林、草原、濕地等碳匯基礎建設,加快探索生態效益向經濟效益轉化的有效途徑。
二是持續構建産業發展新格局。肇源將繼續堅持“融在産業”理念,推動支柱産業差異發展、優勢産業升級轉型、新興産業超前布局,推動縣域經濟實現量質齊升。
加速布局新興産業,實現“無中生有”。加快大數據中心建設,推進政務服務、社會治理、産業項目等“數字+”工程,打造數字産業新優勢。支援魯諾獸藥發展全産業鏈生態圈,推進文豐科技肝素鈉項目落地,培育生物科技新産業。繼續引進光伏項目,探索風能産業股權合作模式,搶佔能源産業新賽道。加快旅遊服務設施建設,提升“蓮花節”“冰雪節”品牌影響,發展文旅融合産業模式,塑造全季文旅新形象。
融合建設支柱産業,實現“有中創優”。依托米、肉、乳等農牧業供給優勢,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助力鑫慶吉、鵝香久、德倫堡等企業研發新産品、延伸新鏈條,推進菊樂惠豐液態奶加工等項目簽約落地,以差異定位、小眾品質和特色品牌,提升産品附加值和市場話語權,推動食品加工産業向中高端邁進。
裂變催化優勢産業,實現“優中作強”。高標準建設微企孵化園,加快引進精深加工項目,延伸皮革産業鏈條,推進皮革産業快速升級、集聚發展。設立産業引導基金,繼續引進培育大企業大項目,支援永鑄集團等企業上市融資,謀劃頁岩油井伴生氣本地化開發利用,成立頁岩油勞務培訓派遣公司,加快頁岩油油服産業布局和發展。
三是持續滿足群眾生活新期待。肇源將繼續堅持“本在民生”理念,高度關注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一件一件抓落實,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讓城鄉建設更有秩序。加快建設高速路,改造提升鄉村路,謀劃推進外環路。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供熱管網智能改造、城區道路綜合改造、西海濕地公園智慧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立體綠化、美化、亮化城市節點。謀劃鄉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優化農村生活垃圾轉運體係運作,持續補足基礎設施短板。
讓民生幸福更有溫度。謀劃産業幫扶項目,落實就業幫扶政策,提高脫貧人口工資性收入,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健全社會保障體係,優化財政支出,加大對生活保障、醫療保障等資金投入。強化政策支撐,組織高校畢業生招聘和事業單位招考,開發公益性崗位,緩解各類群體就業壓力。
讓公共服務更有品質。深化十五年教育一體化改革,統籌開展托幼一體化和鄉鎮中心幼兒園機構改革,持續提升教育品質。建設智慧診療信息化平臺,整合成立全縣影像中心、檢驗中心,加強骨科微創、神經外科介入治療和感染性疾病等學科建設,促進城鄉醫療服務一體化。推動中心敬老院項目建設和養老服務向居家社區延伸,提升養老機構監管和健康診療水準。(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