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是解決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本之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了科學指導。
近年來,貴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綠色轉型要求融入經濟發展全局,全方位、全領域、全地域推進綠色轉型跑出“加速度”,尤其在推動礦石、化工等傳統産業綠色低碳改造升級,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綠色低碳産業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努力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貢獻貴州智慧和力量。
生態修復:綠色礦山蔬果飄香
進入一年生産最繁忙的時節,位於貞豐縣沙坪鎮的貴州錦豐礦業有限公司井下控制室內,工作人員目不轉睛地緊盯大屏,利用井下紅綠燈智能交通安全管控系統,實時定位井下車輛及人員,嚴把每一個生産環節安全關。
當前,數字化、綠色化已逐漸成為礦山發展的趨勢。堅持“貧富”兼採原則,才能更好地實現礦産資源高效利用,助力實施“富礦精開”。
“為了更好地解譯提交更加精確的礦體邊界線,有效控制採礦貧化損失率,面對礦體賦存複雜多變的情況,我們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開展坑內鑽探上萬個。”該公司技術服務部經理助理金開玥告訴記者,利用三維數字礦山軟體,導入相關數據,實現了礦山探礦和採礦“數字化”。
去年以來,該礦山利用打鑽、設計、回採等綜合手段,推動礦區貧礦、殘礦回收利用,累計回收利用貧殘礦資源約45萬噸、金金屬量約675公斤,估算增加2億元産值。
除聚焦找礦、採礦、選冶、加工、尾礦資源回收利用等環節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外,該礦山還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的原則,採取“邊開採、邊修復”的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對礦區廢石場、尾礦庫、露天採坑等區域進行生態修復,將昔日碎石裸露的廢石場變成了蔬果飄香的生態産業園。累計完成修復面積83.63公頃,為黔西南州新增耕地21.4公頃。
站在礦山高處瞭望,礦區中央的一整片綠地山坡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幾個大字格外亮眼,這是一座“生長”在金礦廢石場上的生態園。
“眼下,正是火龍果、南瓜、豇豆、辣椒、空心菜上市季節,我們每隔兩三天會將這些蔬果裝車運往礦山食堂,用於供應每日員工餐食。”該公司環保部經理初永曄説。
僅去年一年,這個生態園供應蔬菜6.31萬公斤、水果1.76萬公斤。通過礦山“自給自足”的生産方式,每年平均節約食堂經營資金超200萬元,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雙贏。
以竹代塑:一根竹子千變萬化
在位於遵義市新蒲新區(遵義綜保區、新蒲經開區)的貴州格林杜爾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裏,一根竹子可以被塑造成“千姿百態”的任意形態。
電腦、平板、手機、電子手錶緩衝內托,五顏六色的蛋糕托盤,環保餐盤餐盒,化粧品包裝盒,白酒包裝酒托……8月中旬,記者在該公司産品展示區看到,竹漿被製作成了老百姓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常見生活用品,廣泛應用於電子産品、食品、酒類等各行各業中。
該公司於2016年從深圳入駐新蒲新區,多年來致力於全降解植物纖維和竹粉、玉米澱粉材料的研發,並將其努力推廣到食品容器及工業耗材應用場景中。其中,國內知名蛋糕品牌——幸福西餅所用的一次性蛋糕餐盤便産於此。
“目前,我們的竹制新型環保包裝産品在市場上得到了華為、聯想、谷歌、寶潔等客戶的廣泛認可。”該公司銷售負責人王傑説。
走進生産車間,一張張竹漿板經過調漿、稀漿等,通過竹漿塑模技術,猶如3D打印一般,再通過激光切割、整形、消毒、包裝等工序後完成。
“這種天然的竹漿纖維原材料,在使用12周以後即可完全降解於土壤,以養料形式回歸大自然。”該公司董事長張倫元是遵義人,到深圳從事包裝行業多年,隨着家鄉竹産業的快速發展,他把未來發展的眼光瞄準了“以竹代塑”新材料包裝市場。
張倫元&&,從傳統材料到竹漿新材料,不僅可以推動綠色低碳循環,還能提升企業産品包裝品質,為企業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
據了解,該公司還在國內率先開展海洋塑料回收利用工作,實現海洋塑料製品批量生産,應用於電腦塑料內托包裝。
如今,該公司每月為幸福西餅穩定供貨70萬份,並積極拓展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電池隔熱片所用的隔熱塗料生産,以及應用於高鐵、大型工業設備等的隔音材料生産,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遵義市是我省竹資源主産區,赤水市被譽為“中國竹子之鄉”,全市竹林面積達374.65萬畝,竹産品涵蓋竹建材、竹裝飾、竹工藝品、竹造紙、竹傢具和竹筍加工6大系列300多個品種。
當下,遵義市正以赤水為試點,在全市逐步推廣和打造展示、體驗相結合的全竹應用場景,書寫竹産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記者 金秋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