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育良種-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金融“活水”育良種

2024-08-13 16:03:3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貴陽8月13日電(盧志佳)夏秋之交,水稻抽穗揚花之時,也是糧農“趕花”授粉最忙的時候。在貴州省岑鞏縣的雜交水稻種子生産基地裏,隨處可見三三兩兩的“趕花人”,他們兩人一組,用繩子拂過稻穗,揚起父本的花粉給母本授粉,使母本結籽壯籽。

  岑鞏縣龍田鎮總院村水稻制種基地一角。新華網發(陳昆 攝)

  岑鞏縣水稻制種始於1976年,是貴州省唯一的“國家級水稻制種大縣”。從最初農業部門的小範圍試製,到如今市場化大規模發展,一路走來,岑鞏水稻制種的産業規模、經濟效益、從業人數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地糧農們也在黔東南的大山裏,守住了一隅天下的糧食安全。

  岑鞏縣龍田鎮總院村水稻制種基地一角。新華網發(陳昆 攝)

  粒粒稻種,飽含農民汗水,也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澆灌。近年來,隨着岑鞏縣水稻制種産業的不斷壯大,産業鏈上的融資需求也進一步加大,中國農業銀行黔東南分行創新金融服務,着力為制種企業、糧農解決融資貸款難題,助力岑鞏水稻制種産業發展。

  從5畝到4萬畝 産業規模壯大近萬倍

  幾乎沒有平原、交通相對不便。40多年前,水稻制種産業緣何落戶岑鞏?這是很多人初識岑鞏水稻制種會生出的疑問。

  答案藏在無人機視角裏。

  4月24日,農民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凱本鎮四季村管護制種水稻秧苗(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胡攀學攝)

  從空中俯瞰,蜿蜒的龍江河,在岑鞏縣境內舒緩流淌,繞過一個個低矮丘陵,形成了百餘個河灣壩區。“正是這些豐富的山間小壩,創造了良好的制種隔離條件,岑鞏縣有數十種水稻品種,得益於山體的阻擋,互相之間不會影響,所以品種的純度就比較高。”岑鞏縣大有鎮水稻制種大戶張能峰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再加上水源充沛以及雨熱同期、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特點,岑鞏幾乎是發展雜交水稻制種産業的“天選之地”。早在1976年,岑鞏的制种先驅們就遠赴海南,帶回了雜交水稻種植技術,産業的“種子”開始在岑鞏生根發芽。

  4月29日,工人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一家制種公司生産車間加工稻種。新華社發(劉朝富攝)

  據岑鞏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田家先介紹,最初是由農業部門親自下場,組織人員制種,“第一年好像只是試種了5畝田,一直到2000年的時候,有民營企業參與這個産業,岑鞏的水稻制種規模才逐漸擴大”。

  近年來,種業作為國家戰略性、基礎性産業的核心地位不斷凸顯,建設國家種子基地是實施糧食安全戰略的關鍵。依託中央到省的各類獎補資金,以及各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岑鞏縣進一步強化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推行良田良種良機良法配套,建立全流程技術服務保障機制,不斷鞏固提升“國字號”制種産業。

  今年,岑鞏縣在思旸、大有、注溪、羊橋等10個鄉鎮70個村發展制種水稻4.01萬畝,生産的種子可供870萬畝以上大田水稻種植,預計可實現産值2.4億元。

  從自己種到請人種 金融“活水”澆灌種業“根基”

  由合作社整合土地資源,企業發出訂單,農戶承接訂單組織種植,最後企業統一回購種子,這是岑鞏縣水稻制種採用的“制種企業+合作社+制種大戶”發展模式。

  制種大戶張能峰的父親當年就是岑鞏縣派往海南學習水稻雜交的技術人員之一,2006年,張能峰接過父輩手中的接力棒,開始投身水稻制種産業。

  “剛開始就種了幾畝,都是家裏人自己種,後來規模慢慢擴大就需要請人種了,現在我種了400畝,自己基本就是搞管理了。”張能峰介紹,近年來,隨着企業訂單量越來越大,農戶種植規模越來越大。

  4月29日,技術人員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雜交水稻制種試驗田查看水稻長勢。新華社發(陳熙攝)

  隨之而來的是,農戶在租用土地、採購物資、雇傭人力等環節的資金需求也越來越大,“這裡租用土地是500元一畝,我一年的租金就是20萬元,人工費差不多是1000元一畝,一年就是40萬元左右,再加上肥料、農藥、種子,一年生産成本要投入70多萬元。”張能峰介紹,在岑鞏縣,和他一樣有資金需求的種業大戶不在少數,他們往往是需要進一步擴大規模,或是上一年收成欠佳,必須向銀行貸款才能解決資金問題。

  水稻制種關係到糧食安全大局,而農戶可以説是水稻制種産業的根基,根基不牢,地動山搖。去年,農行黔東南分行黨委把金融助力岑鞏縣種業發展作為重要調研課題,了解到種植戶的融資需求與現實困難後,與省分行、縣支行三級聯動,從貸款授信額度、期限匹配、辦理流程等環節入手,創新推出了“種業e貸”。

  農行黔東南分行行長吳斌介紹,“種業e貸”採取成本法核算授信,即根據農戶每年的生産成本乘以相應系數確定,較以往的同類産品,“種業e貸”單戶信用額度提升至100萬元,單筆最長可達3年,可以很好地滿足農戶的融資需求。

  日前,工人在岑鞏縣的水稻制種基地“趕花授粉”。新華網發(陳昆 攝)

  如何在沒有抵押物的情況下,提升信貸産品的授信額度?吳斌認為,“種業e貸”産品的核心是服務國之大者,關鍵是抓住了“種子訂單”。

  “水稻制種都是訂單式的,農戶的種植成本、種植收入和資金需求都可以測算,農戶收入有保障,風險也是可控的。”吳斌介紹,種業公司付給農戶的貨款也都是付到農行的資金賬戶,流程上實現了對資金的閉環管理。

  為了保證不誤農時,農行岑鞏縣支行開年便成立專項工作突擊隊,集中人力、物力進村入戶問需求、建檔案、優先辦,上級行在貸款審查審批上開闢綠色通道,最快可實現當天申請當天放款。據統計,今年以來,“種業e貸”累計發放了3100余萬元,支持了110戶制種大戶的生産經營。

  從規模化到品牌化 政銀企合力推動種業振興

  為了推進制種産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提高産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岑鞏與貴州省現代種業集團有限公司、廣西兆和種業有限公司共同組建了貴州兆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建設了集生産、烘乾、加工、倉儲、銷售為一體的“育繁推”項目。

  在田間地頭,岑鞏水稻制種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全縣雜交水稻制種耕種管收綜合機械化率超70%。技術上也由兆豐種業公司全程跟蹤指導。“我們嚴格按照時間節點開展病蟲害防治、田間除雜、人工授粉等管護工作。”張能峰説。

  日前,工人在岑鞏縣的水稻制種基地管護水稻。新華網發(陳昆 攝)

  在基地周邊,兆豐種業公司建成了10個産地種子生産加工服務分中心,配置種子粗選烘乾等設施設備180余&/套。通過及時烘乾、安全入倉,解決收穫後的最後一個關鍵環節,在進一步保障種子質量的同時,有效降低了生産成本。

  在生産車間,兆豐公司引進了國內最先進的全自動種業生産線,實現了商品稻種的質量檢測、混種、精選、自動化包裝和防偽追溯。

  兆豐種業公司副總經理陳龍認為,岑鞏縣基本實現了水稻制種産業的現代化,但公司此前主要承接隆平高科、桃花源農業、中種集團等種業公司的訂單,多是“代加工”模式,而岑鞏縣作為水稻制種大縣,擁有生態環境、人才積累、政策支撐等多方面優勢,理應攻堅水稻制種技術研發,深耕品牌化打造,圍繞市場需求,創建屬於岑鞏自己的雜交水稻系列品牌。

  制種水稻抽穗揚花。新華網發(陳昆 攝)

  陳龍介紹,公司近兩年聯合中國水稻研究所、貴州省水稻研究所以及相關企業,研發了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雜交稻品種,其中兩個品種已經審定,未來每年將研發3至5個新品種。“研發新品種需要不小的資金投入,而且至少要5年時間才能見到回報,這就需要像農行這樣的金融機構給予長期、低息的資金支持。”

  自2022年以來,農行黔東南分行通過上下聯動高效服務、前後&平行作業等方式,累計投放貸款6880萬元支持産業鏈上的龍頭企業經營周轉。2023年12月份,農行黔東南分行又與岑鞏縣政府、廣西兆和簽署種業振興合作協議,政銀企聯動助力水稻制種産業發展。

  農行黔東南分行方面也&&,下一步將持續推進建檔工作,增加對種植戶的支持覆蓋面。另一方面,將繼續加大對制種龍頭企業的金融支持,滿足企業在科技研發、品牌推廣等方面的需求,銀企合力推動“國家級水稻制種大縣”種業振興。

[責任編輯:謝素香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