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陽貴安堅持以“黔進先鋒·貴在行動”為總載體,深入實施“築固工程”,紮實開展“五個一”行動,抓根本抓標準抓統籌,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為“強省會”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配強“一個支書”
“社區內的事情再小,在袁書記眼中也是大事。我們反映的問題她都會及時反饋。”貴陽市觀山湖區金元社區居民龍志貴提起黨的二十大代表、金元社區黨總支書記袁琴時,連連稱讚。
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貴陽貴安堅持“高進、培強、嚴管、優出”,選好配強黨支部書記,着力打造政治素質高、綜合能力優、業務工作精、為民服務意識強的黨組織書記隊伍。村(社區)“兩委”集中換屆後,學歷、年齡實現“一升一降”。圍繞鄉村振興、農村“五治”、城市“一圈兩場三改”等重點工作,連續兩年全覆蓋開展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市級提級培訓,市委主要負責同志上“開班第一課”,與學員代表座談交流,推動全市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履職能力不斷提升。認真落實激勵政策,通過選拔村支書進入鄉鎮班子,解決副科級經濟待遇,拿出行政(事業)編制定向招錄(聘)等方式,持續拓寬優出渠道。
同時,統籌推進各領域基層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在機關,提拔、職級晉陞黨支部書記60名;在國企,323名優秀黨員走上黨支部書記崗位;在學校,選拔任用、職務職級晉陞等方面優先考慮優秀黨組織書記;在公立醫院,二級以上公立醫院臨床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98%由業務骨幹擔任;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1200余名黨員出資人、負責人、高管擔任黨組織書記……“頭羊效應”更加凸顯、更加鮮明。
建好“一支隊伍”
貴陽市南明區人口密度大、老舊小區多,社區工作力量不足一直是社會治理的“痛點”。南明區從選拔聘用、待遇保障、教育培養等方面,推動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每萬城鎮人口社區工作者達到19.2人。這是貴陽貴安建好“一支隊伍”的縮影。
五年來,貴陽貴安持續建強以黨員、村(社區)“兩委”成員、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為主的基層治理隊伍,從青年和産業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21989名,推動2066名村(社區)“兩委”成員和後備力量實現學歷提升,將7891名社區工作者納入職業體系建設,選派兩批2900余名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幹部下沉村(社區)擔任民情助理,6萬餘名黨員到社區開展“雙報到”共建志願服務,各方力量不斷向基層匯聚。
無論是大戰大考,還是平常時候,這支隊伍始終衝鋒在第一線、戰鬥在最前沿,用黨員先鋒指數提升黨組織堡壘指數,形成頭雁領航、強雁跟飛、群雁齊飛的基層治理“雁陣效應”。
打造“一個服務中心”
市級下派村(社區)工作事務由105項減少為76項,證明事項由57項減少為9項,全面完成村(社區)組織和工作機制掛牌標準化建設……貴陽貴安通過打造黨群服務中心,深入開展減事項、減牌子、減證明、規範機制“三減一規範”工作,讓基層幹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
近年來,貴陽貴安整合鄉鎮(街道)、村(社區)現有公共設施、服務空間、活動陣地、閒置物業等資源,148個鄉鎮(街道)、996個村、698個社區、23個大型園區及商圈樓宇規範建設黨群服務中心。緊扣轄區單位、黨員群眾、困難群體現實需求,將業務辦理窗口集中前移至發起環節,以“綜合全科”為主,發揮一線窗口“直達群眾”的作用,通過協助辦、幫代辦、指導辦、上門辦等方式,實現一批政務服務事項在村居綜合窗口可辦成。
如今,在貴陽貴安鄉鎮(街道)、村(社區),一個個黨群服務中心規範運行,黨員亮身份、作表率,黨在基層的組織基礎不斷夯實,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健全“一個機制”
“我們聯合轄區15家單位,成立了共治委員會,充分發揮智慧、資金、場所資源優勢,解決了轄區破損路面修復、治安崗亭升級等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100多個。”觀山湖區碧海社區黨支部書記徐媛説。
為下好基層治理這盤棋,貴陽貴安注重在“機制活”上做文章,不斷健全完善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機制。在74個街道選聘街道兼職委員213名、382個社區選聘社區兼職委員1017名,吸納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個體工商戶等成立共治委員會。
各區(市、縣)制定“四議兩公開”事項清單、流程圖,建立健全村(社區)各類組織相互協調、相互監督、相互促進的工作機制,完善財政銜接資金利益聯結機制、村集體經濟分紅辦法,推廣運用積分制,實現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定。鄉鎮(街道)建立完善與村(居)務監督委員會的溝通協作、有效銜接工作機制,形成監督合力、提升監督效能。
找準“一條路子”
走進開陽縣高寨村,一片片長勢喜人的辣椒映入眼簾。通過“村集體經濟組織+其他經濟主體”的“1+1”混合發展方式,高寨村的精彩蝶變,演繹黨建引領産業發展的生動實踐。
在農村,圍繞破題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貴陽貴安&&《關於探索推進村集體經濟“1+1”發展方式的指導意見》,推動50個村圍繞“賺管用”開展“1+1”試點,通過明確村幹部參股分紅經營、民主獎勵分配等措施,村集體經濟和農民人均收入實現較大提升。貴安新區車田村2022年集體經營性收入100余萬元,同比增長42.86%、修文縣平灘村入選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産業産值超億元村,年人均收入超6.6萬元……以點帶面,貴陽貴安聚焦農民人均收入、村集體收入、畝均收入,盤活耕地、林地、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推動産業振興,實現村集體經濟發展整體提升。到2022年底,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空殼村全面消除,收入20萬元以上的村超過50%,50萬元以上的村225個。
在城市,着力找準一條服務社區群眾的路子,建強市、區、街道、社區四級黨組織一貫到底的“動力主軸”,健全完善“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基層治理機制,建立網格黨組織5052個,推動黨建網、平安網、民生網“三網融合”,把社區建設成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灣。
在國企,着力找準一條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優做強的路子,促進國有資産保值增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推動黨建和生産經營深度融合。貴陽農投集團黨委作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創新開展“強根鑄魂”六大行動,2022年集團在全國農業企業500強排名中躍升76位,營收和利潤總額增長率達130%、140%以上,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其他領域,壓實管行業管黨建責任,成立交通運輸、外賣配送、快遞行業、社會組織、物業服務等行業黨委,建成“司機之家”18個、開放性“紅色驛站”159個,推動互聯互促、融合發展、整體提升。(記者 張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