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涼都水城春的故事(六)丨古茶樹,看“木城”的

2022-01-24 15:32:08  來源: 六盤水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清代,茶成為莊嚴的禮俗代表物,各種官方的、民間的重大重要禮儀活動中,均有茶事活動這一重要環節。

  官方禮儀中飲茶習俗的風行,使當地官府對貢茶的需求量劇增,民間迎送尊長的茶俗茶禮,促進了當地茶葉種植業的發展。同時,位於“鹽茶古道”“茶馬古道”上的馬店、茶樓,各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茶肆、茶館等,促進了茶葉消費市場的繁榮和茶葉貿易的發展。

  《六盤水市誌·農業志·畜牧志》載:“木城茶,木城鄉,為水城特區種茶最早之地,已有二三百年種茶史。迄今,百年老齡茶樹仍依稀可見。所産之茶,經用砂質茶罐再行炒制後沖泡,高香濃郁,不僅綠、黃二茶之特點兼收其中,且耐衝耐泡,深受今昔飲茶者青睞。在清乾隆年間,當地曾以之作貢品。”

木城古茶樹。

  為了能定期向朝廷上貢貢茶,地方官員還專門在木城設立馬店(驛站),要求專人採摘、專人炒制,然後用馬馱經六枝、安順運出,以便京城的達官貴人能喝到應季貢茶,形成繁盛一時的鹽茶古道。

  《西南少數民族風俗志》有“多數地區彝族有飲茶的習慣”的描述。《盤州古韻》上寫道:“其轄區(指簸箕營彝族世襲土司龍天佑所轄之地)據傳有九營六里三馬半”。龍天佑管轄的雲貴(西南一帶),在田賦徭役和雜稅等方面不苛刻人民,多年來,各族人民尚能安居樂業,商賈順利通達。受到區域內人民的愛戴。商賈通行。齊樂敉寧,夜不閉戶”。在這種大好形勢下,農戶不但能如期交納糧食、蔬菜,還可上貢茶葉。每年春天,他們將採摘的新鮮好茶作為貢品上交龍家土司,“官家”組織製作加工後,除留足自用部分外,還遠銷雲南、四川和廣西。

盤州市八大山上發現距今300餘年的古茶樹。

  據《六枝特區志》載,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帝國主義的影響也漸漸深入境內少數民族地區。最突出的是鴉片的氾濫,大煙傳入境內很快被廣泛種植,導致茶葉種植大規模減少。 

  相關鏈結

  涼都水城春的故事(一)丨溯源涼都茶事:比《茶經》還早400年

  涼都水城春的故事(二)丨盤州彝族“爬拖”,隋唐就有了

  涼都水城春的故事(三)丨宋朝茶文化風靡,涼都也不例外

  涼都水城春的故事(四)丨涼都“茶話會”,原來是“馬頭”專屬

  涼都水城春的故事(五)丨涼都“貢茶”,起於明朝

  涼都水城春的故事(六)丨古茶樹,看“木城”的

  涼都水城春的故事(七)丨啟“茶科研”先河,是郎岱人幹的

  涼都水城春的故事(八)丨轉型發展路上,涼都茶産業迎春天

  涼都水城春的故事(九)丨彝族“三道茶”是龍天佑的原創

  涼都水城春的故事(十)丨“煤都”出好茶,有據可循

[責任編輯: 劉昌餘]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8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