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涼都水城春的故事(三)丨宋朝茶文化風靡,涼都也不例外

2022-01-24 15:26:47  來源: 六盤水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與宋代六盤水境內各個藩國奢靡的茶文化特徵相符,與史上茶飲活動最活躍的宋代茶文化特徵相一致,古玩收藏鑒定專家何先生在六盤水發現的兩套宋代茶具,製作工藝精湛,造型獨特,成為宮廷飲茶文化與少數民族茶文化融合進程中的代表性茶器。

  與此同時,在有着“貴州古茶樹之鄉”的六枝特區大用鎮,現存一株樹齡約800年的栽培型單株叢生古茶樹,按栽培時間推測,可追溯到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宋代六盤水市境內繁榮的茶文化與茶種植的興盛,由此可窺豹一斑。

  六盤水市境內發現的宋代茶器。

  安徽省農業大學教授江昌俊(左二)考察大用古茶樹時,估算這株古茶樹樹齡應該在600~800 年左右。

  南宋時,産自大理的良馬通過自杞、羅殿賣給南宋設在邕州(今廣西南寧附近)的買馬提舉司,其主要是大理經自杞到廣西橫山寨的道路,樂民裏(今盤州市境內)又是通到羅平再轉向邕州的必經之路,有“中國通道蠻,必由邕州橫山寨(今廣西田陽)”之説。做良馬生意的商人沿途將自杞、羅殿各少數民族自産自製的茶葉順帶賣出。樂民裏古驛道在為茶馬交易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的同時,還助推了宮廷茶飲文化與少數民族茶飲文化的融合。通過在茶馬古道上的互通和交流,3個藩國受宋朝宮廷茶飲文化奢靡之風的影響,繼續發展深化本民族飲茶習俗,並形成了特有的茶飲文化品位和茶飲風格。

  相關鏈結

  涼都水城春的故事(一)丨溯源涼都茶事:比《茶經》還早400年

  涼都水城春的故事(二)丨盤州彝族“爬拖”,隋唐就有了

  涼都水城春的故事(三)丨宋朝茶文化風靡,涼都也不例外

  涼都水城春的故事(四)丨涼都“茶話會”,原來是“馬頭”專屬

  涼都水城春的故事(五)丨涼都“貢茶”,起於明朝

  涼都水城春的故事(六)丨古茶樹,看“木城”的

  涼都水城春的故事(七)丨啟“茶科研”先河,是郎岱人幹的

  涼都水城春的故事(八)丨轉型發展路上,涼都茶産業迎春天

  涼都水城春的故事(九)丨彝族“三道茶”是龍天佑的原創

  涼都水城春的故事(十)丨“煤都”出好茶,有據可循

[責任編輯: 劉昌餘]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8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