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黨代會】生態美 産業優 文化興 百姓富——武威市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綜述
2022-04-29 09:57:30 來源: 甘肅日報
圖集

    原標題:生態美 産業優 文化興 百姓富

    ——武威市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綜述

  武威集中連片種植優質飼草,助農增收。武威市委宣傳部供圖

  整裝待發的中歐班列“天馬號”。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甘曜毓

  綠意勃發新武威。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甘曜毓

  時序更替,萬物維新,五年彈指一揮間。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武威在尋求高品質轉型發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穩、乘風破浪,發生的巨變數不勝數: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生態環境保護大見成效,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民生工程碩果累累,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百姓生活蒸蒸日上……如今,一幅生態美、産業優、文化興、百姓富的和諧畫卷正在武威大地上徐徐展開。

  經濟步入高品質發展軌道

  五年來,武威市牢牢把握發展第一要務,著力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發展品質和效益不斷提升。與2017年相比,生産總值由419.9億元增長到600.2億元,躍居全省第5位。生態産業增加值佔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39.8%,居全省第2位。農業增加值穩居全省第1位、佔全省比重超過13%,其中羊、豬、雞存欄和肉類、設施蔬菜、食用菌、藜麥産量均居全省第1位。規上工業企業達到203家、列全省第3位,以武威伊利乳業為“鏈主”的“1+N”奶産業集群初步形成,規劃建設“風光火核氫儲”2個千萬千瓦級基地。全省最大的文旅PPP項目雷臺文化旅遊綜合體、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建設等一批文旅項目即將建成,銅奔馬5A級景區創建順利推進。

  全域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武威市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環境品質的同時,更加注重把綠色低碳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形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強大合力。持續開展大規模防沙治沙和綠地倍增行動,完成治沙164.4萬畝、人工造林230萬畝,均為前五年的2倍,森林覆蓋率達到19%,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42.9%。武威被確定為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八步沙林場被命名為甘肅首個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節水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市用水總量由五年前的15.8億立方米減少到14.2億立方米,石羊河創建為全省唯一的全國示范河湖並入選全國美麗河湖提名案例。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全部完成整改,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改革任務全面完成。五年來,武威市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實現了思想觀念、體制機制、産業結構的深刻變革,走出了一條生態文明建設與高品質發展互促共贏的創新發展之路。

  基礎設施明顯改善

  武威市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為高品質發展“強筋壯骨”。

  武威市實施重大基礎設施項目1151項,完成投資712億元。蘭張三四線鐵路中川機場至武威段控制性工程新烏鞘嶺隧道完成90%,預計今年貫通。全市高等級公路總裏程達到1792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8336公里,路網密度達到40.9公里/百平方公里,北仙高速公路武威至民勤段正式通車,實現縣縣通高速。紅崖山水庫加高擴建、涼州城區第二水源地等水利工程全面建成。黃花灘移民區4504萬立方米黃河取水指標獲批,建成1500萬立方米調蓄水池,徹底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移民區發展的嚴重缺水問題。智慧武威·城市大腦建成運營,5G網絡實現城區和重點景區全覆蓋。基礎設施全面升級,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改革開放邁出堅實步伐

  五年來,武威市縣黨政機構改革全面完成,事業單位改革穩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成效明顯,累計減稅降費14.5億元。“放管服”改革加力提速,“數字政府”運作良好,工程建設領域審批制度改革領跑全省,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明顯成效,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0.3萬戶。農業農村綜合改革持續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敲響全省“第一槌”。武威市被確定為全國居家社區基本養老服務試點市,實行“互聯網+智慧養老”,形成15分鐘便民服務圈。城市公交實現公交公營,智慧綠色公交體係全面建成。

  甘肅(武威)國際陸港口岸功能逐步完善,進境木材、進口肉類指定監管場地建成運營,鐵路國際集裝箱場站即將建成,中歐班列“天馬號”常態化運作。今年一季度,甘肅(武威)國際陸港已發運國際貨運班列14列,貨運總量約1.62萬噸,貨運總值約1.07億元,進出口貿易額同比增長316%,實現了“開門紅”。

  群眾生活品質顯著提高

  “天天都是好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強”,這是武威城鄉群眾對幸福生活的直接表達。

  五年來,武威市持續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佔到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5%。城鎮新增就業12.5萬人,城鎮、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由25572元、10596元增長到33791元、14859元。實施了一批基礎教育擴容提質項目,城區“入園難”“大班額”等問題有效緩解。國內首臺自主智慧財産權重離子治療腫瘤係統投入臨床治療,3家醫院創建為三甲醫院。體育館、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影劇院建成開放,成功舉辦四屆涼州文化論壇。社會保障體係不斷健全,保障水準穩步提高。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了一大批歷史遺留問題,為1.6萬名失地農民補繳養老保險5.1億元,化解了6.7萬套住宅“登記難”問題。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改造老舊小區317個、整治背街小巷109個、打通斷頭路40條,建成一批便民市場、智慧停車場。依法拆違拆臨治亂,城鄉面貌日益清爽整潔,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極大提高。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金奉乾

責任編輯: 王小華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10541128606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