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黨代會】鞏固成果謀振興 乘勢而上譜新篇——定西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綜述
2022-04-25 08:37:10 來源: 甘肅日報
圖集

    原標題:鞏固成果謀振興 乘勢而上譜新篇

    ——定西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綜述

  通渭縣金銀花節採摘大賽。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陳佰萬

  渭源縣元古堆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定西市鄉村振興局供圖

  定西乾旱地區群眾喝上了洮河水。定西市鄉村振興局供圖

  定西市旱作農業示範園農機作業現場。安定區委宣傳部供圖

  夏日的定西東湖公園。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牛小棟

  定西市安定區魯家溝鎮將&新村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安定區委宣傳部供圖

  定西曾是甘肅省乃至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脫貧攻堅的各項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聚焦深度貧困,舉全市之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撫今追昔,滄桑巨變。84.24萬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1101個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全市7縣區全部脫貧摘帽!

  撕去“苦瘠甲天下”的歷史標籤,小康的陽光,普照定西山河。

  站在新的起點,定西市乘勢而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以更加昂揚的姿態,續寫鄉村振興的華章。

  聚焦“新任務” 健全機制促銜接

  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摘掉貧困帽子後,如何發展?

  唯幹唯實唯先,苦幹實幹巧幹。定西找準了新的方向。

  ——固化組織領導機制,堅持四級書記抓鞏固和市級幹部聯縣包鄉抓村責任制,組建鄉村産業、文化、人才、生態、組織“五大振興”工作專班。堅持“軍令狀”制度,市委市政府與10名市級幹部、28個市直行業部門、7個縣區簽訂責任書,全市各級各部門層層靠實責任、傳導壓力,持續鞏固“四級書記抓振興”的組織領導機制和“全市合力促振興”的責任落實機制。

  ——固化督導調度機制,推行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季調度、分管負責人月調度機制,多次召開市委調度會議,分析研判形勢,及時預警糾偏,推動工作落實。將鞏固、拓展、銜接重點任務納入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督查範圍,統籌行業部門力量多次開展督導檢查和明察暗訪,持續傳導壓力,促進任務落實。

  ——固化力量配置機制,按照“級別不降、人員不變”的原則,將市縣扶貧部門整建重組為鄉村振興部門,在119個鄉鎮建立鄉村振興工作站,形成黨委農辦、農業農村部門和鄉村振興部門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固化監督監測機制,圍繞鞏固成果、有效銜接、全面振興三個方面明確17項監督重點,綜合運用清單監督、科技監督、交叉監督等多種方式,創新拓寬渠道“聽”、深入現場“看”、及時跟進“要”、尋根究底“問”、聚焦重點“盯”、觸及靈魂“談”、警示提醒“函”、跟蹤問效“督”、全面深入“查”、用好監管“網”等“監督十法”,推動監管工作及時跟進、持續深化、取得實效。

  ——固化考核評價機制,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考核制度,細化縣、鄉、村三個層面核查的33項考核內容,抽調12個市直行業部門業務骨幹91名,分縣區組建7個實地考核組,對縣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進行考核,全面督促補齊工作短板。

  定西市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大舉措、重大項目全部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統籌建立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項目計劃和項目庫,全市共謀劃各類項目2033個、投資總額85.29億元。

  持續強化扶貧資産監督管理,創新推行“1234”扶貧資産摸底登記程序,對2013年以來投入的各類扶貧資金形成的資産分年度、分行業、分類型建立工作&賬,分層分類推進確權登記、完善監管體系,確保扶貧資産安全高效運行。

  全市共有扶貧項目資産195.18億元,已全部完成確權。紮實開展脫貧人口小額信貸需求摸底,2021年,對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口發放小額信貸8.91億元。

  聚焦“守底線” 強化監測精幫扶

  黃燦燦的玉米、膘肥體壯的牛羊……如今安定區石峽灣鄉石峽灣村董繼軍一家産業興旺、其樂融融。美好的生活,是他們同貧困不懈鬥爭的結果。

  2013年底,董繼軍因缺技術、增收困難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行列。

  脫貧攻堅的春風吹來,董繼軍一家迎來發展的希望。2015年順利摘掉貧困戶的帽子,還利用精準扶貧貸款,發展成為村裏的養殖戶。

  2021年7月,大兒子被確診為腎病綜合徵,高昂的醫藥費讓整個家庭陷入了困境。

  在夫妻倆一籌莫展的時候,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各項政策打消了他們心中的憂慮。“娃娃看病花費都能報銷,村裏還及時將我們納入了低保。”董繼軍説。

  在政策的支持下,夫妻倆起早貪黑,裏外兼顧,把自家的種養業搞得有聲有色,種植16畝馬鈴薯、15畝玉米,養殖6頭牛、47隻羊……“我還續貸5萬元的小額信貸,接下來要繼續擴大種植養殖規模,依託合作社帶動,把日子越過越好。”董繼軍信心滿滿地説。

  定西市堅持把“固成果、守底線”作為首要前提和優先保障,把追趕發展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序推進鄉村振興的“總鑰匙”,苦幹實幹,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區域性返貧的底線。

  依靠垣上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漳縣鹽井鎮立橋山村71歲的王勇強實現了穩定增收。

  “現在一年少説能收入3萬多元。”王勇強掰着指頭算,合作社打掃衞生,每月能掙2000元;二類低保,每月老兩口享受756元保障;養牛分紅和光伏分紅,一年分別是800元和400元;還有地裏的收成……

  而且,這幾年王勇強家裏改了水衝廁所,出門就是硬化路,看病也有了保障。

  通過健全完善“1+4”防返貧監測幫扶體系,建立行業部門信息數據定期交換機制,定西市先後對全市所有行政村、所有農村人口開展常態化、地毯式、全覆蓋“大排查”,強化監測人口識別納入、精準幫扶、風險消除全過程管控,確保發現一戶、監測一戶、幫扶一戶、動態清零一戶。

  定西市累計為1.34萬戶居民落實了産業幫扶政策,為1.27萬戶落實了就業幫扶政策,為0.88萬戶落實了教育資助政策,為0.52萬戶落實了醫療救助政策,為0.43萬戶發放小額信貸1.89億元,將0.67萬戶納入兜底保障範圍,實現納入監測的“三類戶”幫扶全覆蓋。

  2022年,全市新識別監測人口229戶1016人,累計監測人口1.92萬戶7.47萬人,全部量身定制“一戶一策”幫扶計劃。

  聚焦“高標準” 鞏固成果提成色

  春日裏,衙下集鎮洛家窯村村民馬炳孝正在料理牛羊飼料。早上出售了兩頭牛,收入4萬多元,他的臉上滿是喜悅。

  洛家窯村位於臨洮縣城西南部,因為溝壑縱橫,乾旱少雨,村內的耕地全部為山旱地。

  曾幾何時,這裡的人祖祖輩輩盼水等水。2007年,當臨洮縣水利技術人員來到洛家窯村建設人飲工程時,把幾裏外的泉水送進了山上的村民家中。

  水至福來。洛家窯村煥發了生機,村民們擴大牛羊養殖規模,日子越過越紅火。

  洛家窯人飲工程水源為泉水。由於水源來水量逐年減小,無法滿足全村用水需求。2016年,臨洮縣南部水廠改擴建工程開工建設,洛家窯村吃上了甘甜的洮河水。

  為了提高山區供水穩定率,2020年臨洮縣開始實施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共改造洛家窯村村級供水管網940米。

  目前,洛家窯村111戶村民中養殖戶達到了88戶,僅馬炳孝一家就養殖了14頭牛和9隻羊。

  如今,全市農村集中供水率達93%以上,自來水普及率達91%以上。

  午後,早春的陽光灑在海拔2400米的渭源縣元古堆村。

  敬老院裏,老人們曬着太陽,享受着午後的靜謐;

  學校裏,孩子們專心學習,瑯瑯的讀書聲充滿小山村;

  隨意走進一戶村民家,院落乾淨整潔,村民個個精神抖擻……

  2012年,元古堆村人均純收入僅有1465.8元,貧困發生率高達57.3%。

  2013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元古堆村看望慰問幹部群眾,鼓勵大家一塊兒努力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苦瘠已久的元古堆村,迎來希望的春天。

  “柏油路通到門口,自來水通到家裏,新房子蓋起來了,還每年給我們分紅……日子越過越好!”82歲的朱桂英老人,每每説起這些年的變化,感慨萬分。

  元古堆村合作醫療、農村低保、養老保險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實,村民的幸福感越來越強。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為鞏固成果提成色,定西市各行業部門分類優化幫扶政策:

  安全飲水方面,投資8016萬元實施的8項農村水源保障工程已全部完工,有效解決季節性和臨時性供水不穩定問題;

  “控輟保學”方面,堅持“周報”制度,落實各類學生助學資金4.24億元,全市義務教育適齡學生無失學輟學;

  住房安全方面,建立農村房屋安全監管長效機制,2395戶抗震農房、新增382戶非居住危房已全部完成改造;

  基本醫療方面,所有行政村衞生室全部完成標準化建設並配備合格村醫,“三類戶”實現家庭醫生簽約全覆蓋,脫貧人口住院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達到90.86%;

  兜底保障方面,將4026名脫貧戶和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參照單人戶納入農村低保範圍,實現應兜盡兜、應保盡保;

  易地搬遷後續扶持方面,整合各類資金1.8億元實施易地搬遷後續扶持項目57個,加強搬遷安置點社區治理,1.7萬戶搬遷人口實現穩定就業。

  聚焦“興産業” 夯實基礎穩增收

  春分十里、山川萌動。

  位於安定區香泉鎮陳家屲村的定西馬鈴薯研究所的種植基地裏,一座座培育馬鈴薯種薯的日光溫室大棚春意盎然。

  “我去年工作了6個月,掙了1萬多元,今年準備幹滿12個月!”務工村民張美艷信心滿滿。

  洋芋花開賽牡丹,黃土地裏産業興。

  目前,全市種薯生産企業達到31家,年産脫毒種薯200萬噸以上、原原種10億粒以上,脫毒種薯銷往四川、貴州、河北等10多個省區,出口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埃及等國家。

  富民産業,在隴原大地遍地開花。

  安定區把馬鈴薯作為助力鄉村振興、助推經濟轉型的優勢主導産業,致力構建産加銷相銜接、貿工農一體化的馬鈴薯全産業鏈發展體系。2020年,全區馬鈴薯面積達到85萬畝以上,總産量達到160萬噸,總産值達到38億元,人均馬鈴薯産業收入達到2580元。

  通渭縣2013年首次引進金銀花,試驗種植220畝。如今,已分區域打造了總面積達12萬畝的金銀花標準化種植園區。全縣參與種植金銀花農戶4.1萬戶18.5萬人,戶均年純收入1.5萬元以上。

  隴西縣以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和加快打造“中國藥都”為核心,全面推動全縣中醫藥産業高質量發展。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35萬畝,年産量達到10萬噸,年種植産值達到19.25億元,年加工産值達到60.49億元。

  渭源縣集合當地良好的種薯、中藥材等農業産業基礎優勢,加快全縣農業産業轉型升級、傳統優勢産業提質增效,蔬菜、花卉、光伏、食用菌等特色産業蓬勃發展。2021年全縣糧食總産量達83.6萬噸,年産藥材9.1萬噸。

  臨洮縣大力發展蔬菜産業,使蔬菜棚變成農民的“聚寶盆”。目前,全縣蔬菜面積達到27.7萬畝,其中日光溫室4833畝、塑料大棚6.3萬畝,主産區農民的蔬菜種植收入佔到了人均純收入的70%以上。

  漳縣圍繞漳河龍川河經濟帶構建特色産業帶,重點打造漳河龍川河流域菌菜片區。2021年至2022年,1.47萬畝設施蔬菜産量達到1.9億斤,實現産值約6.7億元。

  岷縣中藥材、畜牧養殖、特色牧草等優勢産業形成了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特色産業體系。2021年,全縣中藥材産量15萬噸以上,産值約52.6億元。

  通過深入實施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産業三年倍增行動,持續推廣“551”産業發展模式,定西市堅持不懈構建“牛羊薯藥果菜種”和金銀花、百合、食用菌、小雜糧等“7+X”特色産業體系,馬鈴薯、中醫藥、牧草三大特色産業“連鄉成片”“跨縣成帶”的産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聚焦“促拓展” 深化協作聚合力

  四月,定西市安定區城區東山上,雲杉、油松、刺槐、河北楊整整齊齊地聳立其間,山坡間涌動着濃濃綠意。

  自去年青島市與定西市協作以來,兩地攜手實施“青島生態林”建設工程,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貫穿到東西部協作過程中。

  4月20日,隨着定西市2022年第二批項目集中開復工儀式的舉行,作為今年青島市與定西市東西部協作重點項目之一的甘肅天成興渭藥業有限公司渭源縣精製飲片加工項目奠基開工。

  項目投産後,年銷售收入將達到3億元左右,可新增就業崗位超過200個,帶動近1000戶農戶實現穩定增收,促進當地中藥材産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去年以來,青島市與定西市圍繞資金支持、産業合作、企業引進、人才交流、勞務對接等工作重點持續加強協作。

  真心實意付出,真金白銀投入。

  2021年,青島市財政投入幫扶資金4.56億元、捐贈資金物資折款0.54億元,實施了種養業、加工業、服務業等各類幫扶項目240個。大力實施“百村振興計劃”,投入資金1.04億元建設25個示範村,強化基層基礎,提升發展質量。

  山遙水遠情相係,肝膽相照手足親。定西市堅持完善東西部協作、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千企興千村”等機制,突破政府主導的協作框架,建立深層次、寬領域、全方位務實合作關係。

  ——續寫“福定”友好城市新篇章。持續深化拓展産業、勞務、招商、經貿、消費等領域的合作。福州市社會力量捐資捐物1380.5萬元,幫助銷售定西農産品6029萬元,在福州市成立定西海峽西部農特品鑒館,向福州輸轉農村勞動力2960人,其中脫貧勞動力2087人。

  ——提升中央單位定點幫扶新成效。加強與全國婦聯、國家鄉村振興局、國家能源局、中國銀保監會、中國進出口銀行、新興際華集團、中國建設科技集團7家中央單位的對接&&,7家中央單位直接投入資金6435.4萬元、實施項目89個,幫助引進資金31632.2萬元、實施項目54個;培訓幹部人才7820人,幫助銷售農産品3378萬元。

  ——優化駐村幫扶新布局。成立定西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優化調整幫扶力量,對42個省直幫扶單位、36名市級幹部、129個市直幫扶單位、758個縣區幫扶單位全部確定了幫扶村,對1101個脫貧村選派駐村幫扶幹部3316名。持續強化駐村幫扶幹部業務培訓,市縣共舉辦培訓班23期,實現新任職幹部和駐村幫扶幹部培訓全覆蓋。

  聚焦“抓示範” 久久為功譜新篇

  “這兩年,村裏旅游産業發展越來越完善,村容村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打經營起農家樂,漳縣大草灘鎮新聯村杜海梅一家日子越過越紅火。

  大草灘鎮新聯村坐落於國家4A級旅游景區遮陽山下,漳河支流穿村而過,旅游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

  依託自然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借助各類幫扶政策和項目資金,新聯村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樣板示範村。“村子定會越來越好!”杜海梅信心滿滿。

  打造宜居鄉村,讓鄉村既有“面子”,也有“裏子”。

  定西市堅持把實施鄉村建設示範行動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2021年統籌投入各類資金7.44億元、全面創建22個省級示範村。

  2022年,統籌各類資金13.1億元,支持渭源縣今年新創建發展類村莊33個、5個示範鎮新創建發展類村莊41個,梯次推進整縣、整鄉鎮、整村先行先試,打造一批立足鄉土社會、富有地域特色、承載田園鄉愁、體現現代文明的先行示範村。

  走進渭源縣麻家集鎮,寬闊平坦的村道,花草點綴的院落,笑語回蕩的廣場,勾勒出一幅美麗鄉村宜居宜業的幸福圖景。

  近年來,當地按照連點成線、連線成片,示範帶動、逐項突破、逐年推進的工作規劃,打造形成了“兩帶三片”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示範帶,帶動全鎮88個自然村人居環境全面提升。

  “硬化路通到家門口,家門口就是小廣場,青山綠水、環境舒適,家裏老人又從鎮裏搬回村裏了!”村民趙興禧笑着説。

  近年來,定西市在鞏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成效的基礎上,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動,統籌推進農村“三大革命”、村莊清潔行動、生活污水治理、農村面源污染、糞污秸稈循環利用等各項工作任務。

  2019年以來,累計改建新建衞生戶用廁所18.7萬座,衞生廁所覆蓋率達到39.4%,行政村衞生公廁覆蓋率達到100%;創建清潔村莊1807個,119個鄉鎮垃圾處理站、村莊垃圾收集點、收集車輛、無害化處理設施覆蓋率達到了100%,鄉鎮、行政村實現保潔隊伍組建全覆蓋,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喚新擔當。

  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開啟“十四五”規劃新征程中,定西市將深入實施“轉變作風、追趕進位”工程,全力譜寫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時代華章。

  闊步走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隴中大地朝氣蓬勃、風景正好……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責任編輯: 王小華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1054112859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