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福建:“五個美麗”展新顏,和美鄉村入畫來-新華網
開展美麗鄉村庭院、美麗鄉村微景觀、美麗鄉村小公園(小廣場)、美麗田園、美麗鄉村休閒旅遊點等鄉村“五個美麗”建設,是打造福建版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重要抓手。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線上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互動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資訊

福建:“五個美麗”展新顏,和美鄉村入畫來

2024-01-15 09:50:49 來源: 福建日報
字體:

  靜美古村 廊橋人家——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下黨村(美麗休閒鄉村)。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小寒時節,行走在福建鄉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公共服務普惠共用,農民生活富裕富足,一幅“村美、人和、共富”和美鄉村新畫卷盡現眼前。

  過去的一年,福建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縣域統籌,深化農村環境整治提升,深入推進“五個美麗”建設,不斷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和水準,全面打造既有肌體之美又有靈魂之美的福建版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補短板 強弱項

  冬日暖陽下,清澈見底的金溪泛著粼粼波光,將樂縣南口鎮蛟湖村村民湯有保,正沿著溪岸悠閒散步。這是他茶余飯後最愛的休閒去處。可是幾年前,這條母親河卻讓湯有保望而卻步。

  金溪是閩江的重要支流之一,蘊藏著豐富的河砂。曾經,兩岸採砂場林立,採砂船來往穿梭。近年來,當地全面開展涉砂行為專項整治攻堅行動,先後投入1.1億元實施農村污水處理PPP項目,建成農村生活污水智慧化監管平臺,調動鄉鎮、村、第三方運維單位等力量共同治污,農村污水處理率超過90%。

  如今的金溪,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依托生態優勢,當地做活“水文章”,發展水美經濟,將漂流、觀光、體育賽事等業態引入其中,打通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的通道。

  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是衡量鄉村建設成效最重要的指標。當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供給的歷史欠賬較多,城鄉差距明顯。過去的一年,福建堅持城鄉融合、普惠共用,著力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提升鄉村建設品質。

  ——全面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

  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設農村安全生態水係297公里;鞏固提升農村電網,農村地區供電可靠率提高至99.96%;加快“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新建改造農村公路2227.9公里;新建5G基站1.4萬個,82%建制村覆蓋5G網絡,鄉鎮以上區域基本具備“千兆到戶”能力。

  ——強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縣域統籌

  12個縣(市、區)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緊密型城鄉教育共同體基本覆蓋所有鄉村學校;建立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醫療保障服務網絡,10561個村衛生室達到國家村級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加強城鄉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完成農村幸福院品質提升1103所,鄉鎮(街道)具備綜合功能的養老服務機構覆蓋率達74.2%。

  ——持續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

  農村建設品質提升5類工程、21項重點任務、35個具體項目,完成投資超368.1億元,佔年度300億元計劃投資的122.7%;打造4個農村廁所革命樣板縣(市、區),實施84個整村推進廁所革命項目,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9.35%;全面建成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56%。

  小切口 大格局

  走進南安市官橋鎮九溪村,自然古樸之風撲面而來。村莊四面環山,山澗溪流眾多。村落依山傍水而建,彩色鵝卵石砌成的石厝,歷經百年風雨依然屹立不倒。

  近年來,這座掩藏在大山深處的古村落,揭開神秘的面紗,進入了大眾視野。當地深挖生態與人文資源,引入專業團隊開展特色石頭厝修繕,在保留傳統特色的同時,使其具備現代旅遊、村居等實用功能。如今,九溪村已成為當地網紅打卡點,鄉村文創、古厝民宿、特色餐飲等新業態一應俱全。

  不久前,省鄉村振興局公布2023年度鄉村“五個美麗”建設典型名單,九溪村作為美麗鄉村休閒旅遊點入選。

  開展美麗鄉村庭院、美麗鄉村微景觀、美麗鄉村小公園(小廣場)、美麗田園、美麗鄉村休閒旅遊點等鄉村“五個美麗”建設,是打造福建版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重要抓手。

  “和美鄉村建設涉及農村生産生活生態各個方面,涵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各個領域。”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説,為有效破題、找準工作載體和抓手,福建在全省部署開展“五個美麗”建設活動,著力培育一批小而美、小而優的鄉村建設典范,以小見大、以點帶面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這個過程中,福建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引導各地鄉村利用舊物料、閒置物件、廢棄農具,對村莊邊角地塊、房前屋後、街頭巷尾、垃圾堆放點等進行改造提升,凈化綠化美化村莊環境,實現“花小錢、辦大事”。同時,堅持“原生態”,厚植山、水、林、田、湖為一體的生態底色,守護鄉愁記憶,深入挖掘紅色文化、朱子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等內涵,充分體現村莊固有風貌、特色、肌理、樣式。

  美麗建設激活了美麗經濟。

  “我們把鄉村‘五個美麗’建設與聯農帶農産業發展有機結合,深度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多元價值,大力培育庭院經濟、田園經濟和農旅經濟等新業態。”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説,全省已建成美麗庭院55211戶、美麗鄉村微景觀18485處、美麗鄉村小公園4085個、美麗田園1398片、美麗鄉村休閒旅遊點547個。去年,“五個美麗”建設帶動12.4萬名農戶,每人平均增收約6000元。

  外塑形 內鑄魂

  如果説秀美風光是鄉村靜態的風景,那麼去年夏天火爆出圈的“村BA”可謂鄉村動態風景線。作為一種新的鄉村文化現象,“村BA”為我們觀察新時代鄉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窗口。從中,我們看到當代農民的火紅生活,感受鄉土中國的時代脈動,體驗廣大鄉村的文化新貌。

  鄉村建設,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腦袋”,既要塑形,又要鑄魂。

  “我們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努力把農村建設成農民身有所棲的美好家園、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園。”省委農辦有關負責人表示,過去的一年,福建深化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價值觀宣傳教育,持續推進“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活動;出臺《福建省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新增58處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新申報42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編輯出版《鄉士鄉賢》《鄉居鄉聚》《鄉土鄉味》等鄉村文化記憶叢書;開展“新時代文藝惠民八閩萬村行”“鄉村音樂會”“四季村晚”“村BA”等活動,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鄉村善治,同樣是鄉村鑄魂的重要內容。小小積分制,撬動起鄉村治理新局面。

  “剛交的10斤紙皮,參考市場價約7元,按照1元兌換100積分,可換到700積分;如果月度積分能排前十,還可能獲得紅榜獎勵1000分……這些積分在村裏都能當錢用!”一大早,羅源縣白塔鄉南洋村村民蘭寶金,便扛著一摞紙皮來到村裏的積分兌換超市,高高興興地換取了生活用品帶回家。

  原來,福州市試點推廣文明積分制,引導農民主動參與家園清潔行動。在南洋村,農民不僅可以通過房屋整治、污水處理等獲得通用的文明分,還可憑借整理可回收垃圾獲得專項積分。這些積分不僅可用于兌換商品,還能作為授信依據,向銀行申請“文明積分貸”。

  積分制,讓農民在鄉村治理中唱主角;數字賦能,則讓鄉村治理“跑出加速度”。

  “不托關係不找人,我用手機就把事辦好了,房屋已經進入施工階段。”不久前,莆田市涵江區萩蘆鎮南下村村民郭金火通過“數字萩蘆”小程式,快捷完成了建房審批。過去,由于審批手續不透明、不規范,農村建房産生矛盾糾紛。抓住痛點後,萩蘆鎮開發了集申報、審批、公示、驗收、監管、執法、服務等功能的“數字萩蘆”平臺,實現農村建房“一網辦理、一體調度、全程監督”。

  近年來,福建不斷創新鄉村治理新模式,全面推行“四議兩公開”“六要”群眾工作法,開展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試點,全省運用“網格化”治理的村4045個,“數字化”治理的村2072個,9581個村運用積分制,2980個村推廣清單制。

[責任編輯:連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