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物匠心”非遺技藝傳承創新視頻微課
組織高校幹部師生充分挖掘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民間美術、民俗、傳統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用視頻形式展示師生非遺創作或展演等內容,引導幹部師生感受非遺魅力、學習非遺技能、傳承非遺文化。
2024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舉辦2024年高校“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教育活動的通知》,本次活動主題為“賡續文化血脈 築牢信仰根基 譜寫青春華章”,活動時間為2024年6月至12月。活動內容主要包括“國學史園”知識競答、“創承文脈”高校主題數字微展覽聯展、“鑄魂潤心”文化育人創新工作案例、“百物匠心”非遺技藝傳承創新視頻微課。

組織高校幹部師生充分挖掘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民間美術、民俗、傳統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用視頻形式展示師生非遺創作或展演等內容,引導幹部師生感受非遺魅力、學習非遺技能、傳承非遺文化。


《黃河大合唱》以黃河為背景,表現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英雄氣節,這與西北民族大學始終秉承的“志存高遠,奔流不息,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黃河精神”高度契合。
中南大學依託全國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問渠長廊和馬克思主義學院,遴選政治素養好、理論水平高、表達能力強的優秀青年師生組建“小馬言馬”青年宣講團,累計創作故事248個,深入學校、社區、鄉村開展宣講600余場,影響覆蓋校內外數萬人,有力回答了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
東北林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打造“行走的思政課”育人品牌活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發揮課程育人和實踐育人的雙重功能。
浙江大學多年來致力於探索高校文化育人的路徑與方法,依託校級高水平藝術社團黑白劇社,立足校情校史,開展“戲劇+思政”的育人模式。
海南大學海德書院積極創新紅色育人載體,通過“聆繪講錄”四“味”一體的方式,將紅色文化融入教育全過程,用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的教育使命。
華中農業大學堅持將文化建設貫穿育人主線,堅持文化建設以育人為旨歸,堅持一個“品”字,突出育人品性、學術品貌、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