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用好用活紅色資源 創新港澳學生培養模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30 13:30:49
來源:新華網

暨南大學:用好用活紅色資源 創新港澳學生培養模式

字體:

  暨南大學不斷創新工作載體,用好用活紅色資源,創新港澳學生培養模式,堅持實施“分類培養、分流教學、同向融合”的育人模式,借助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暨南大學第十一次黨代會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紅色暨南 薪火相傳”文化育人活動,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系列活動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深化黨史、校史學習教育,培養師生的愛國愛黨愛校情懷。202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線下策劃“許黨報國 勇毅弦誦”暨南大學百年紅色印記專題展覽,300余張珍貴史料圖片、50多個主題的紅色印記故事,展現了暨南大學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波瀾壯闊歷史。2024年,暨南大學第十一次黨代會召開。在延續文化育人系列活動的基礎上,製作推出《紅色暨南 薪火相傳》百年紅色印記宣傳片、《忠信篤敬》校訓微電影,師生校友全情演繹,以短視頻形式生動還原校史故事,創新詮釋出學校深厚的紅色基因和以“忠信篤敬”為核心的暨南精神。

  “紅色暨南 薪火相傳”文化育人活動開展以來,線下展覽在廣州、珠海、深圳三地五校區展出,吸引超4萬人次師生參觀,線上集中推出紅色印記宣傳片、老中青黨員話初心專題視頻,開展黨史校史知識問答等活動,拓寬了紅色文化育人渠道,有效引導廣大師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紅色暨南 薪火相傳”文化育人活動已成為特色鮮明、深受師生喜愛、教育成效顯著、社會反響強烈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

 充分挖掘 構建紅色文化育人體系

  校史是高校立德樹人生動的“教科書”,是高校歷史與現實、物質與精神、顯性與隱性育人資源的聚集,紅色是其中最鮮明的底色。暨南大學百餘年的辦學歷程是一部與民族命運共浮沉,與時代脈搏同起伏的歷史,更是一部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發展和壯大華僑高等教育的奮鬥史。

  暨南大學“紅色暨南 薪火相傳”文化育人活動呈現出百年黨史與學校百年校史間的相互激蕩,讓全校師生深刻認識和理解暨南人與黨同心的紅色血脈、為國擔責的家國情懷和文傳四海的歷史使命,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師生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接續奮鬥。

  202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暨南大學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充分開發和運用好紅色校史資源,傳承和弘揚其內含的紅色基因。學校策劃開展“許黨報國 勇毅弦誦”百年紅色印記專題展覽,通過“與黨同心”“為國擔責”“文傳四海”三大板塊,分別呈現紅色種子在暨南園生根發芽、革命師生救亡圖存、以學術服務國家民族進步的紅色印記,以及一代代暨南人開拓奮進、在海內外傳承傳播中華文化的動人故事。

暨南大學學生線下參觀展覽

  展覽採用黨史國史校史相結合的形式,以紅色火種扎根暨南作為開篇,全景式講述百餘年來暨南園中發生的愛國革命故事,讓廣大師生進一步感悟暨南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凝聚奮進力量。開展以來,暨南大學百年紅色印記專題展覽已成為全校師生的熱門“打卡”地,每天前來參觀學習的人群絡繹不絕,將黨史學習教育推向新的高潮。

  為推動展覽育人效果最大化,暨南大學黨委宣傳部聯合圖書館世界華僑華人文獻館打造了一支39人的師生講解團隊“輕騎兵”,同步提供線上預約講解服務。講解員們在講解的同時,也紛紛號召自己所在班級、黨支部前來觀展,為本學院同學、老師進行講解,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融入學校黨史學習教育之中,在身體力行中感悟偉大建黨精神,“沉浸式”傳承校史中的紅色基因。

  展覽在暨南大學三地五校區開展,影響範圍廣、育人成效顯著,校內全媒體矩陣如學校新聞網、微信公眾號、學習強國號同樣大力宣傳推廣,形成良好的學習宣傳輿論氛圍。

  觀展人員範圍輻射至各二級黨組織理論學習中心組,離退休教職工、在職教師、學生黨支部,兄弟院校單位以及其他師生人員等。實現了“校區全覆蓋、黨員全覆蓋、新生全覆蓋”,累計觀展超4萬人次。展覽的順利開展,為紅色校史資源融入學校思政工作和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生動實踐。

  暨南大學校史館館建面積460平方米,自建成以來已成為展示學校紅色歷史、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場所。“紅色暨南 薪火相傳”文化育人活動也充分利用現有育人空間,在校史館固定展位設計展出“紅色暨南”篇章,呈現紅色人物群像、紅色文物珍品、紅色地標建築等,深刻展現校史中蘊含的深厚紅色文化底蘊,構建出鮮活的紅色文化脈絡,帶給暨南師生強烈的思想震撼與精神洗禮。

  數字賦能 讓紅色文化“活起來”更“火起來”

  暨南大學積極運用全媒體手段,創新傳播方式,突破時空限制,通過數字賦能讓紅色資源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線上+線下”創新的傳承傳播方式,不僅讓紅色資源“活起來”,更讓其在校園內外“火起來”,激發了廣大師生的愛國情和報國志,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學校製作紅色校史短視頻、校訓微電影、老中青黨員話初心繫列專題視頻,在全校“19+N”官方融媒體矩陣集中呈現,全網播放量破10萬。同步開展黨史校史知識問答、紅色詩詞競賽、中華文化知識競賽等活動,受到青年學子的廣泛歡迎,得到多家媒體的持續關注,彰顯出暨南大學的使命與擔當。

  2024年5月,在暨南大學第十一次黨代會召開之際,黨委宣傳部持續開展“紅色暨南 薪火相傳”文化育人活動,製作暨南大學百年紅色印記宣傳片《紅色暨南 薪火相傳》,在黨代會現場、線下黨課等場合多輪播放。該片充分挖掘出校史中惲代英、李達、王亞南等紅色革命人物的動人故事,激發出紅色資源育人的強大感召力。

《紅色暨南 薪火相傳》劇照

  該片由暨南大學在校師生傾情演繹,通過角色扮演和情境還原,師生們在藝術實踐中受到紅色文化的浸潤,不僅對校史和黨史進行了深入學習,還通過親身參與,進一步領悟了紅色精神與文化,增強了對革命歷史的認同感和責任感,真正做到紅色精神入腦入心。

  學校還製作推出暨南大學《忠信篤敬》校訓微電影,以微電影的形式,由師生校友演繹,生動還原了鄭振鐸“最後一課”、馬有恒堅持服務華僑教育事業、蘇炳添日篤不忘追求卓越的體育精神、80年代暨南學子騎車上京倡設“尊師節”4個暨南故事,用影像創新詮釋了以“忠信篤敬”為核心的暨南精神。

  此外,暨南大學還精心製作了老中青三代黨員話初心繫列短視頻,通過真實的故事和生動的敘述,展現了不同年代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這些短視頻不僅是對黨員個人經歷的記錄,更是對暨南大學紅色傳統的傳承和發揚。

  數字賦能,暨南大學還積極建立“雲端校史育人空間”,推動紅色育人資源的數字化傳播,成功孵化出線上校史館。2021年,暨南大學上線了VR全景雲上校史館,以線下實物展館為背景,線上互動為依託,全面展示校史內容。使靜態的史料從塵封的檔案中“走出來”,轉化為動態的育人資源。

  暨南大學通過全媒體宣傳矩陣,協同推進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微博、學習強國等平台與校友期刊、出版物、海內外媒體報道等傳統媒體的交叉融合,充分發揮“紅色暨南 薪火相傳”文化育人活動的線上育人功能,積極拓展線上紅色教育渠道,使紅色教育觸手可及,生動入心,增強其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成效顯著 不斷深化紅色文化育人實踐

  “紅色暨南 薪火相傳”文化育人活動形式新穎、影響廣泛、效果深入。

  “紅色暨南 薪火相傳”文化育人活動開展以來,暨南大學各學院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紅色文化育人活動。新聞與傳播學院組織學生前往井岡山、延安、臨沂等紅色革命文化基地進行學習和調研;人文學院舉辦 “巡禮紅色印記”參觀研學活動,學生骨幹參加;管理學院帶領同學前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舉辦主題為“清明祭英烈,熱血鑄忠魂”的紅色文化體驗活動。此外,各單位積極舉辦“學黨史不忘初心,知黨情砥礪奮進”黨史知識競賽、“讀紅色詩詞 悟時代精神”紅色詩詞競賽、“探尋家鄉紅色基因 譜寫青春熱血之歌”等活動。

  學校依託各地紅色資源,組織優秀學生骨幹前往廣東梅州、河源、潮州、汕頭、汕尾,福建,湖南等地開展紅色文化研習營活動。開展“忠信篤敬班”“學生骨幹成長計劃”“研究生骨幹領航計劃”“青馬工程大學骨幹培訓班”,選拔學生黨員和優秀學生骨幹,圍繞紅色校史文化等主題開展學習培訓。

  通過骨幹培養、知識競賽、主題徵文、演講比賽、報告展示等形式,學校開展各類型的紅色文化育人活動近百場,以“小舞&”撬動“大能量”,通過形式豐富的活動激發青年學生自覺學習紅色文化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暨南大學“紅色暨南 薪火相傳”文化育人活動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的育人作用,聚焦大學生的特點,創新紅色文化教育方式,推動紅色校史入腦入心入行,在潤物細無聲中推動學生同向同行、共享共融、傳承紅色基因。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