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大合唱》——西北民族大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靚麗名片-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30 13:29:59
來源:新華網

《黃河大合唱》——西北民族大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靚麗名片

字體:

  黃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是中華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號。《黃河大合唱》以黃河為背景,表現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英雄氣節,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這與西北民族大學始終秉承的“志存高遠,奔流不息,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黃河精神”高度契合。一直以來,學校充分發揮《黃河大合唱》在助力學科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堅定文化自信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圍繞《黃河大合唱》深入開展研究、宣傳、教學實踐等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以下從成立《黃河大合唱》研究中心、建設《黃河大合唱》主題展覽館、承辦《黃河大合唱》學術研討會、傳唱《黃河大合唱》紅色經典、傳承《黃河大合唱》為代表的民族精神五個方面介紹成果內容以及取得的成效。

 一、成立《黃河大合唱》研究中心

  2018年底,學校成立國內首個《黃河大合唱》研究機構——《黃河大合唱》研究中心。該中心以《黃河大合唱》為載體進行相關研究傳播,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黃河大合唱》研究中心是集思想教育、課程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為一體的教育教學基地。2019年,《黃河大合唱》誕生80周年之際,研究中心策劃組織由海內外藝術家和《黃河大合唱》愛好者組成150人的尋訪團開展“重走《黃河大合唱》創作道路”活動。組織由五大洲多個國家合唱團參與的“五洲同聲唱黃河”活動。活動由《黃河大合唱》詞作者、抗敵演劇三隊領隊光未然的兒女張安迪、張安東,三隊副隊長趙尋之女趙輝,以及海內外《黃河大合唱》愛好者組成78人的尋訪團,與澳大利亞黃河合唱團127人一起,於2019年4月9日從西安出發,沿着黃河晉陜大峽谷兩岸,採用邊演唱、邊推廣、邊尋訪的形式,在與當年創作《黃河大合唱》有着密不可分的地方,進行深入體驗和互動。2020年,中心編撰出版《永遠的黃河大合唱——〈黃河大合唱縱橫談〉續編》,收集了30位作者共計39篇學術論文和記敘散文,在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廳舉辦《永遠的黃河大合唱》發行捐贈儀式。此後,先後在北京、廣州、武漢、太原、延安、老河口等地舉辦多場發行和捐贈活動,該書被中華讀書報評為“2020年度人文社科好書”。作為學校長期塑造的文化品牌,2021年《黃河大合唱》確立為學校傳承紅色基因“一校一品”創建項目。學校積極開展相關教學研究,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了《黃河大合唱排演》《黃河大合唱經典文本研究》等課程。近年來,中心致力於深入挖掘《黃河大合唱》的藝術價值,促進其在當代社會中的廣泛傳播與繼承,確保這部文化瑰寶能夠歷久彌新。

 二、建設《黃河大合唱》主題展覽館

  2023年6月,學校建成全國唯一以《黃河大合唱》為主題的展覽館,展覽分為“民族危難 海光際會”“聯袂延安 交響黃河”“音樂史詩 豐碑永駐”“民族強音 響徹海內外”“走進新時代 黃河永流傳”五個主題展區,以圖文資料、視頻短片、主題場景等方式細膩完整地呈現了《黃河大合唱》誕生、傳承的歷史文脈。同時,館內還存放有不同時期、不同版本的《黃河大合唱》樂譜,1938年曲作者冼星海從巴黎帶回來的、送給首演《黃河大合唱》指揮鄔析零的五線譜紙;1939年4月鄔析零手抄的《黃河大合唱》第一版簡譜總譜等數千余件與《黃河大合唱》相關的珍貴稿件都珍藏於展館內。展覽館作為學校“傳承紅色基因”校園文化品牌,是學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生動實踐。開館以來累計接待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2萬餘人,已逐漸成為各族師生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示範樣板,成為學校愛國主義教育、革命文化教育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三合一”教育基地。

 三、承辦《黃河大合唱》學術研討會

  學校積極為《黃河大合唱》傳承搭建舞&。2021年6月、2024年6月,先後舉辦兩屆主題分別為“歷史與傳承”、“弘揚經典 歷久彌新”的黃河大合唱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中國音樂學院院長李心草等國內專家和來自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法國、英國等國家以及台灣地區的專家學者,及《黃河大合唱》詞曲作者後人,從“《黃河大合唱》詞曲作者的研究”、“首演《黃河大合唱》抗敵演劇三隊的研究”、“《黃河大合唱》創作、表演、海內外傳播研究”、“《黃河大合唱》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研究”等方面深入探討《黃河大合唱》的社會價值、傳承意義和創新發展,推進《黃河大合唱》國際傳播、提升《黃河大合唱》國際影響力。

  四、傳唱《黃河大合唱》紅色經典

  《黃河大合唱》是學校合唱團演出的經典曲目。2018年以來,學校合唱團先後赴延安大劇院、魯迅藝術學院、貴陽大劇院等地演出完整版《黃河大合唱》。2018年、2019年,學校合唱團先後在學校新年音樂會專場演出兩場、五場全本《黃河大合唱》。2021年7月,在中國共産黨建黨100周年之際,西北民族大學合唱團受邀參加中央電視台《中國文藝-向經典致敬》--《黃河大合唱》”錄製。同年,受貴陽交響樂團邀請,在貴陽大劇院合作演出全本《黃河大合唱》。2023年,學校舉辦《相約黃河之濱——又見黃河大合唱》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2周年暨《黃河大合唱》首演85周年大型交響合唱音樂會。

  2024年,在《黃河大合唱》首演85周年之際,由《黃河大合唱》詞作者光未然後人與西北民族大學《黃河大合唱》研究中心共同策劃,澳大利亞天鵝黃河合唱團、法國巴黎之春合唱團、&&黃河合唱團、山西中華文化促進會、延安市合唱協會、西北民族大學、蘭州大學、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和中國音協合唱聯盟經典合唱團等共同發起紀念《黃河大合唱》首演85周年系列活動暨“2024年五洲同聲唱黃河”音樂會,先後在山西省吉縣與陜西省宜川縣的黃河壺口瀑布、山西省永和縣乾坤灣,陜西省延安市延安魯藝舊址、西北民族大學、蘭州大學和清華大學等地和高校,連續舉辦6場“2024年五洲同聲唱黃河”音樂會。這是自《黃河大合唱》誕生85年以來,首次由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大陸同胞和高校青年學生同&唱響《黃河大合唱》,進一步彰顯了中華民族永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近日,2024年隴&&學生文化研習營期間,學校組織兩岸青年學子在黃河之濱演唱了《保衛黃河》篇章。今天,《黃河大合唱》已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藝術昇華和典範,每一次演出都是對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弘揚,每一次演出總能引起現場觀眾的深深共鳴。

 五、傳承《黃河大合唱》為代表的民族精神

  《黃河大合唱》的傳承一直從未中斷。80多年前,在民族存亡的危難時刻,一曲慷慨激昂的《黃河大合唱》喚醒了民眾團結一心、共禦外敵的無畏精神,奏響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時代強音。今天作為中華民族不朽的文化符號,我們要傳承好、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不斷把優秀傳統文化轉化成幹事創業的動力,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作為學校傳承紅色基因品牌,學校師生結合自己的演出實踐和培養研究,探討《黃河大合唱》在歷史傳承中的文化價值及對當代文化的深遠影響。在唱響“黃河”之聲,講好“黃河”故事的時代使命中肩負起歷史責任,推動《黃河大合唱》的傳承與發展,弘揚這部紅色音樂經典作品傳遞出的偉大精神,更好地把黃河精神、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切實擔負起文化傳承創新使命,弘揚“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