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汛期已至 重慶各區縣積極備戰

  5月12日,潼南區桂林街道濱河路旁,正在進行防汛救災應急演練。記者 梅耀 攝/視覺重慶

  5月,重慶正式進入汛期。根據預測,2022年重慶暴雨洪澇將重於常年,呈現氣溫偏高、降水偏多、災害性天氣偏重,區域性、階段性旱澇突出的“三偏一突出”態勢。

  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我市各區縣是否做好了相關準備?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走訪了合川、銅梁、潼南等區縣。

  提前撤離臨災地區群眾

  合川區太和鎮背靠涪江,2年前的特大洪水讓這裡一度成為“孤島”。該鎮政法委員陳誠指着最高處的洪水位標識牌説:“2020年8月17日太和鎮水位達到了231.21米,超保證水位5.21米。”陳誠對當初驚心動魄的一幕幕記憶猶新。

  “我們絕不能拿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冒險,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合川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周潔告訴記者,經歷了2年前的特大洪水後,政府決定涪江沿線226米水位線以下房屋全部搬遷。記者看到,太和鎮沿江居民幾乎都已經遷走,一些內澇點還設置了警示標牌,拉起了警戒線,不時會有鎮裏的工作人員巡查,阻止居民靠近。

  據了解,合川區各鎮街已在4月10日前完成了汛前排查,全面排查整改了轄區河道、漫水橋、山坪塘、排水管網等區域的風險隱患。區內各鎮街、相關部門、各管護單位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和領導帶班制度,及時做好信息上傳下達,確保政令暢通和及時處置。

  應急隊伍備戰不輟靠前佈防

  “安居水位站水位急速上漲,有群眾被困,情況危急,請求救援!”

  “收到,馬上進行救援!”

  在銅梁區安居鎮涪江和琼江交匯處江面,數艘衝鋒舟在江面上疾馳,前往落水點“救人”……

  其實,這只是銅梁區應急救援隊日常演練中的一個場景。“我們三月底就完成了防汛抗旱等應急預案的修訂,汛期還會加大演練的頻率,以實戰練兵檢驗防汛應急隊伍的作戰能力。”銅梁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龍雲兵告訴記者。

  “安居鎮每到汛期洪水過境,屢屢受災。”安居鎮鎮長江懷東介紹,為此政府投資6579萬元建設安居鎮防洪護岸綜合治理工程。其中,新建的閘泵工程壩長120米,壩頂高程220.3米。在2020年汛期,該工程成功阻擋了涪江“8·17”過境洪水。“今年,我們還計劃加高閘壩頂高程3米,使它能抵禦涪江幹流20年一遇的洪水,進一步提升全鎮安全防洪能力。”江懷東稱。

  據了解,目前銅梁區已儲備應急物資裝備9萬餘件,配備了抽水機、發電機等裝備設備,並在汛期前進行了維修保養。該區應急救援隊伍堅持戰備訓練不輟,重要時段則靠前佈防,確保一旦發生災情險情能及時救援處置。

  防汛“黑科技”大展身手

  5月12日,潼南區桂林街道濱河路旁的涪江上,舉行了一場貼近實戰的防汛救災應急演練,動力舟橋、遙控智能挖掘機等防汛“黑科技”裝備大展身手,有效檢驗了專業隊伍的救援能力。

  群眾被困“孤島”,如何在最快的時間裏搭設救援通道?演練現場,只見江面上很快就搭建起一座長40米、寬8米的動力舟橋,既可以轉移被困群眾,還能運送重型救援裝備。

  “動力舟橋是個龐然大物,但受災群眾看了會更有安全感,心裏也更踏實。”參與演練的中國安能重慶救援基地工作人員介紹説,動力舟橋由河中舟及岸邊舟組成,具有自帶動力、架設快速、機動靈活等特點。救援人員可在短時間內完成舟橋鋪設,一次性可轉移450人,還可放置70噸級重型裝備和車輛。

  “這個挖掘機看起來很尋常,但駕駛室沒有人,還自動在河邊挖砂石。”演練現場,一名工作人員通過手中的操作設備遠程遙控挖掘機作業,令現場觀眾大開眼界。

  汛期拓寬疏通溢洪通道、排除山體滑坡隱患都需要挖掘機出力,但如何確保駕駛員的安全?一名工作人員介紹,通過遠程遙控艙、5G跨區域等模式,可實現對遙控智能挖掘機的精準操作,避免駕駛員身處險境。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66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