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沿着一條“最美家鄉河”走出的綠色發展路
2022年05月17日 07:28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重慶5月17日電(劉磊)重慶榮昌鬧市區,拐進榮峰河邊一條小道,就走進如畫風景裏。

  陽光探入亭&,微風輕拂樹梢。望著不遠處靜靜流淌的一灣碧水,今年70多歲的當地居民何道群沒想到,自己兒時家鄉河的美景又回來了。

  “那時候榮峰河河水澄澈得像是一條白練。一入夏,大家就跑到河邊戲水。”何道群回憶。

  然而靠水吃水,榮昌人曾一度吃出了“惡水”的滋味。

  榮峰河河道全長27.75千米,流域面積69.28平方米,是長江三級支流。隨着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榮峰河曾飽受“流域管網缺失,沿河兩岸工業污染嚴重,街鎮生活污水直排入河”之苦。

  “榮峰河變成臭水溝後,大家都不願靠近,水裏也幾乎沒了魚的蹤影。”何道群説。

  對於屬於重度缺水地區的榮昌來説,一場水資源保衛戰,箭在弦上。

  榮昌區水利局副局長何可仁介紹,近年來,榮昌積極開展河道污染源專項整治,關閉沿河污染企業,鋪設雨污管網實行雨污分流,沿河打造綠色景觀,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2月,水利部辦公廳發文公布第二屆“最美家鄉河”名單,共有十一條河流入選,重慶榮峰河上榜。沿着這條家鄉河,榮昌正走出一條綠色發展道路。

榮峰河一灣碧水穿過榮昌城區。新華網發

  家鄉河換了“容顏”

  重慶雖擁有長江、嘉陵江、烏江三江過境,看似水資源豐富,但時空分佈極為不均。渝西地區,低山盤桓,丘陵密布,榮昌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551立方米,屬於重度缺水地區。

  正因為明白“渴”的苦,水成了榮昌踐行生態保護的切入點。

  為撕掉榮峰河“牛奶河”“垃圾河”“黑臭河”等標籤,從2012年開始,當地政府發起針對榮峰河的治水戰役。

  “我們在河道兩岸全線鋪設雨污管網,實行雨污分流,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進行無害化處理達標後排放,改善河道水質。”何可仁介紹,與此同時,開展河道兩岸污染源專項整治,劃定河道畜禽養殖200米禁養區和500米限養區,關閉沿河兩岸養殖場和採石場47家,關閉非法排污口3處,解決污染源的問題。

  但是,為優化生態環境做“加減法”,切割的是利益,並非易事。為此,在這一過程中榮昌不斷健全生態保護激勵補償機制。

  例如,鼓勵200米範圍外養殖魚塘實行生態養殖。“農戶按照《重慶市榮昌區池塘養殖水質調控實施方案》不培水,降低養殖密度等技術措施進行整治,養殖水體質量達到地表水四類及以上的,經檢查驗收合格,補助400元/畝·年,連續補助三年。”榮昌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十年如一日的治理與保護,讓曾經臟亂差的臭水河,如今成為了水清岸綠的美麗家鄉河。這一做法也是地處長江上游地區的榮昌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強化“上游意識”,擔起“上游責任”的生動實踐。

  數據是最有力的佐證。自2016年以來,榮峰河水質長期穩定在Ⅲ類。2020年,林草覆蓋率95%,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率100%。

榮峰河沿岸的綠色植物。新華網 劉磊 攝

  “鄉愁”是一條清亮的河

  然而,“最美家鄉河”並非一日建成的。在打造過程中,榮昌也在“摸着石頭過河”。

  “水清之後,群眾提出河流景觀單一,觀賞性不足等問題,於是我們又開始思考如何進一步扮靚榮峰河。”何可仁説。

  榮峰河是榮昌地域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移民文化等多元文化的發展傳承之地。為了還原光緒九年《榮昌縣誌》中的“榮昌八景”,當地利用榮峰河現有的地形地貌和特有的山水格局,以傳統江南園林風格為主基調,採取微縮景觀的方式對“榮昌八景”進行了藝術重現。

  目前,榮峰河沿岸已建成中國夏布小鎮、豬文化長廊、人大文化園、眼鏡産業園、東湖濕地公園、玉帶河礦坑生態文化公園等15個風格迥異、各具特色的景觀板塊,展現出“十里榮峰似畫廊,清溪碧水映文光”的意境。

  對當地人來説,“鄉愁”是一條清亮的河。“中國夏布小鎮坐落處,正是當地居民從前漂洗夏布之處;百竹園的民俗亭,從傳統竹製品‘筲箕’‘簸箕’‘斗笠’等中提取設計靈感;豬文化雕塑,勾起居民兒時記憶……”何可仁介紹,2016年10月榮峰河流域被水利部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如今每天,榮峰河沿岸大大小小的公園裏除了如織的游人,還有前來寫生的畫家、練習聲樂的合唱班、打磨技藝的演奏者……榮峰河沿岸正成為這些人的“第二課堂”。

  更令人驚喜的是,水清了、岸綠了,老百姓的生活習慣也發生着改變,向河道中丟棄垃圾的行為漸漸消失了。

  負責河道保潔的清淤隊隊員感受真切,以前清漂隊伍每天要從池水河、榮峰河、賴溪河清理20多噸垃圾。如今,清漂隊的工作量明顯減輕,基本沒有生活垃圾可清。

雨後,清漂隊在榮峰河上清漂。新華網 劉磊 攝

  河流“含綠量”與發展“含金量”

  其實,解決水污染,問題在水裏,根子在岸上。如何讓榮峰河碧水長流,還要在岸上“找答案”。

  榮峰河流經榮昌國家高新區板橋工業園區,園區産業的發展和榮峰河的生態保護緊密&&在一起。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對照碳達峰、碳中和、能源“雙控”要求,榮昌正深入推進重點節能工程,加大節能環保技術和裝備的推廣應用力度,統籌推進節能降耗、清潔生産、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構建綠色製造體系。

  “我們堅持集聚低污染、低耗能、高效率的企業在工業園中落戶。”榮昌高新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閔有錢介紹。

  目前,園區正大力實施降碳行動,高新區能源結構逐步從煤炭轉向煤改氣、煤改電等綠色環保型能源。同時加強環保服務,建立企業投資項目能耗&賬,完成百竹園泵站上游市政管網雨污分流改造、委託第三方環保檢測公司使用管道機器人、高清航拍等科技手段對高新區企業污水管網精細排查等。

  在這裡,園區的“含綠量”正提升着發展的“含金量”。

  板橋工業園區,重慶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污水處理系統控制室內,設備正在按照設定的程序有序運行。該設備是企業實施節能技改的重要成果,不僅實現了生産廢水“零排放”,還可對生産廢水進行循環再利用。

  通過節能項目改造,企業節約了不少生産成本。企業負責人呂銘華算了一筆賬:“企業滿負荷生産的情況下,一年要用掉約2.6萬噸水,光水費就有10多萬元,長年下去可是一大筆支出。有了節水循環設備,等於每年省下了10多萬元,而且還得到政府節能扶持資金20萬元,徹底解決了廢水生産問題。”

  實踐證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沿着這條“最美家鄉河”行走,榮昌正收穫着“生態紅利”。

榮峰河沿岸成了市民休閒好去處。新華網 劉磊 攝

編輯: 張青
精彩圖片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52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