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好米如何賣出好價錢——重慶江津富硒“品牌主糧”的穩産故事

  新華社重慶5月6日電題:好米如何賣出好價錢——重慶江津富硒“品牌主糧”的穩産故事

  新華社記者李松、朱高祥

  春耕時節,在重慶江津區白沙鎮復建村,由重慶灝真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聘請的農技人員又下田幫農民做技術指導了:復建村的水稻種植基地統一按照富硒綠色稻米的要求進行種植,“在栽秧之前,一畝要施約40公斤的底肥;按照50畝配備1個殺蟲燈的標準,可以有效實現生物防治……”農技人員給農民講得很細。

  由企業免費提供種子、肥料和技術指導,由農民自主安排農業生産,灝真農業公司在江津開發了“津硒小米”“灝真富硒米”兩個品牌,其富硒稻米訂單種植面積達到了2000多畝,富硒稻米訂單收購價比普通稻米每斤高出0.2元左右,農民種植富硒稻米平均每畝能增收約200元。

  江津是重慶農業大區,近年來,隨著勞動力、農資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種糧在一些農民眼中成了“虧本買賣”。但江津發展糧食産業,也有生態環境良好、土壤普遍富硒等優勢稟賦。

  要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關鍵要讓種糧見到效益。江津區在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提出了“品牌主糧”的發展思路,通過推廣綠色、科學種植,重點推出富硒稻米、富硒高粱等健康農業品牌,讓種糧成為有奔頭的産業。

  稻米是否富硒,口説無憑,需要嚴把質量監督關。“為了做好富硒稻米等農産品的質量監督管控,區裏專門成立了富硒農産品監督檢驗檢測中心,添置專業設備,配備技術人員,為稻米等農産品免費檢測硒含量。”江津區農産品品質安全中心主任童建川説,目前江津已初步建立起集中生産、加工、銷售、監管于一體的富硒主糧産業鏈條。

  在江津區白沙鎮芳陰村,種糧大戶邱平流轉了1200多畝水稻田種植富硒稻米。“以前一家一戶種糧,品種雜亂、生産流程也不統一,小打小鬧不成規模。”邱平告訴記者,如今規模種糧,要符合區裏富硒農産品種植標準,搞的是農機犁地、無人機飛防,一畝利潤有兩三百元,種田也有了“錢景”。

  延長加工鏈、産業鏈也能讓富硒稻米價值增值。重慶市瑞遠農業開發公司在江津區也有3000多畝富硒稻米訂單種植基地,這家企業不僅銷售富硒稻米,還以富硒稻米為主要原材料,加入多種雜糧,推出富硒膳食纖維衝調粉等多種精深加工産品,市場反響很好。

  在江津,影響力不斷擴大的“品牌主糧”不僅能吃,還能觀光遊覽,進行農事體驗。區裏不少農業企業抓住市場商機,推出了“硒遊記”等農業觀光購物旅遊線路。

  “圍繞富硒稻米等‘品牌主糧’,推動稻田生産基礎設施完善、拓展農業産業鏈條,目前江津富硒稻米産業年産值近14億元,對于提高種糧效益,穩定糧食生産發揮了重要作用。”江津區農業農村委主任楊棟群説。(完)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8626396